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20日

陕西工人报文化专题 金石之声

当前版:第A2版:文化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本版导读

文化专题
02

金石之声

文/张书省

古都西安近几年有个名声大振的陕西金石书画院,凝聚了陕西一大批书画名家,又是办展,又是采风,又是出刊书籍杂志,又是扶持书画界新人,又是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今年七一前夕还先后被省民政厅表彰为陕西省社会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被省委授予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陕西金石书画院是个啥性质的单位?

◆陕西金石书画院都搞了哪些文化活动?

◆陕西金石书画院大团队的领头人是谁?

◆邢德朝以怎样的文化创意做大“陕西大名片”?

◆邢德朝的金石之路有哪些东西可以值得借鉴?

金石书画院院长邢德朝

邢德朝这个人

不妨先从邢德朝这个人说起,因为有了他才有了这个金石书画院,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邢德朝今天的称号基本是三个:诗人、文化活动家、金石书画院院长。其实还可以加给他另外几个头衔:作家、编辑家、传媒人士、出版发行家、慈善活动家等等。前边几个名副其实,后面几个言之不谬。俗语云,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邢德朝这些名号也不是谁人想得就能得的,它们是用事实堆砌的。

诗人邢德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汉赋唐诗宋词而至二十世纪的现代诗,诗之数量真是汗牛充栋,无以胜数,诗人更是摩肩接踵,人皆可诗,从乳臭未干的黄毛丫头到垂垂老矣的天子皇上,从田间耕耘的农夫老妇到科场高中的状元探花,谁吟不了几句诗?

然而历朝历代,称得上诗人的就有限了。

我们简略援引几句邢德朝的诗略窥一二:

生命——你是在黎明前/乘坐无名的小船/来到雨中的港湾/港湾有你的音容/也在记录你的平凡/你的眼前并非平坦/途中未必是晴天/风雨陪伴/苦难相间/但愿不眠的日月/你能找回属于自己的明天……

土窑——土窑有双发黑的眼睛/岁月峥嵘/为你组合最初的激情/岁月的每段故事/从夜与昼的门缝中/露出不同的声音/土窑的影子/已经离我很远/当我疲倦时/影子却常出现在我眼前/每个年轮/都眷恋着我那土窑的思念……

吟鲁迅——他从黎明写到黄昏/他从春天写到冬天/他从土地写到蓝天/他从学生写到百姓/他从愤怒写到微笑/他从黑暗写到曙光/他及他的文章活在几代中国人心中/中国人每碰到他的名字/就谈到人的品格和尊严/这尊严是民族的精髓……

诵白求恩——白求恩来了/一匹瘦马万里之遥/这是一片在战争中/孕育新生的山峁/他是一位高明的医生/用手中简陋的手术刀/雕刻英雄也雕刻自己/高尚人的高尚情操白求恩走了/走在一个黎明的山道/一位领袖讲话了/成为对不朽人格不朽的追悼。

记父亲——儿时,父亲/是一座高大的塔/层层叠叠着/伟岸、神秘和豁达儿时,父亲/是一棵高大的树/蓊蓊郁郁着/翠绿、蓬勃和呵护儿时,父亲/是一把大大的伞/张张合合着/忍耐、坚毅和果敢儿时,父亲/是一轮红红的太阳/璀璀璨璨着/思索、勤奋和昂扬儿时,父亲/是一片无际的大海/起起伏伏着/慈祥、严厉和恩爱……父子情深/与日月同在……

你读了,心动了,思考了,那是诗的魅力。

这样的诗,邢德朝写了600多首,今天还在写。他出版了诗集《年轮》、《钟鼓楼诗情》,他主编了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西部诗歌选集》和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陕西诗歌选集》,他的诗歌、散文和新闻、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北京青年报》《诗刊》《延河》《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陕西工人报》等全国和省市级的报章刊物。如果说,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会吟诗,人人可写诗的话,象邢德朝这样的诗者,这样从数量到质量,从写作到出版的诗者有多少?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抑或十万分之一?他算不算诗人,著名诗人?

邢德朝的诗名掩盖了他写散文等其他作品的成就,其实他的散文和人物描写都是耐得咀嚼的枯善之作。这正像我的大学同学贾平凹,都知他是大作家,鲜知他是大诗人,他上大学第一年写的长诗就发在我们同学编的军训野营拉练的小报上,我还曾改过他的诗句。后来他在报刊上发表诗作,特别是那首长叙事诗《一个老女人的故事》,读得我惊心动魄,读得我拍案叫绝,读得我思索万千。但平凹还是作家,无人叫他诗人,其实他是个优秀的诗人。

所以,给邢德朝一个作家头衔,也是再合适不过的。因为他早就是作家协会会员。

作家邢德朝

说邢德朝是作家,因为他的散文写得好,他的人物素描写得好,他的随手拈来的书画评论文字评论也往往很有见地。

邢德朝生在农村,年轻时又招进工厂当了工人,是个典型的工农出身的自学成才的文化人,在今天许多人眼里,工农是不屑一顾的,那是苦力的象征,是老土的代号,是最底层贫穷命运的代名词,是落后愚笨不可登大雅之堂的不可与之为伍的最简单的缘由。这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这也是不少人不少好人的一个误区。

工人农民加上我们普通当兵的这些可爱的战士,永远是时代的主力军,是社会的奠基者,是值得尊重尊敬的我们生命生活的呵护者、供养者,抛开他们为人类创造生存基础的物质贡献这一点不说,仅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创造上他们就是最大最雄浑的主体,是他们的淳厚、质朴、善良、慈爱和豁达、大度、豪爽、耿直以及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滋润着我们这个生生不息的民族的肌体,他们也许愚钝,愚钝得让你可爱,他们也许落后,落后得让你心酸,他们也许自私,为了生存而显得小里小气,但一旦为了大爱而付出,他们可以连生命也在所不惜,你能做到么?

所以,永远不要瞧不起工农兵,过去没有,现在不要,将来永远不要,这是鉴定一个社会,鉴定一个人是否病态的最简单的标尺。

邢德朝就是一个永远和工农贴心的有良知的作家,所以,他的作品也许有不尽完善之处,但却充满了质朴淳厚血肉鲜活的情感。

邢德朝出版了一本《穆柯寨情话》,那真是一曲情话,不是普通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隐情私情,而是一曲故乡游子对故土深深眷恋的大爱大情,深爱深情。故乡和杨家将穆桂英那些美好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故乡山山卯卯、沟沟坎坎、川川流流、风风雨雨、草草木木、牛牛羊羊的点点滴滴,故乡已成历史陈迹的土窑洞和今天城市式新别墅的建筑,故乡坟茔中那长眠于地下的先辈祖宗和给予生命的严父慈母,故乡人那一腔澎湃的激情和血肉相连亲情无间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爱恨一颦笑……都被邢德朝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文字的魅力作家的情怀在这里展露无疑。

邢德朝去年又出版了一本《朋友是座山》,拿到书的人都在瞬间慨叹书籍的精湛设计美妙装潢,图文并茂,色彩缤纷,翻开书却又被一个一个如雷贯耳却熟悉而又陌生大家明星所震撼,一旦读进去又被作家随手拈来不饰雕琢的情节细节和真情实感所吸引,从陈忠实、贾平凹、石兴邦、霍松林、张艺谋、杨晓阳、赵熙、周明等这些文化大师到书画巨擘的刘文西、王西京、雷珍民、王有政、邢庆仁、骞国政、杜耀志、石瑞芳、张魁、党川贵以及饱含着艺术细胞的省市公务人员的潘连生、巩德顺、周一波、王改民、杨稳新、宋老虎、王定成、薛耀军等等,他们的音容笑貌很快就进入读者的头脑,读者又被伴随在人物身边的摄影书画所吸引,大大拓宽了读者的思维空间。邢德朝深情地说:“我艰辛地创业,创业之路都有朋友的关怀和支持,他们给我勇气和信心,我感激他们,他们是一座座大山。”

把朋友当山,这不是德朝个人的情感,这是我们这个懂得感恩的民族的情愫。文学上有个命题,个性突出又能表现出共性的作品,就不是一般的作品了。

良知邢德朝

作家都是性情中人,没有情,没有充沛的热情和蓬勃的激情、敏感的挚情,是不能创作出好作品的,而在这种激情真情的陶冶中,他们往往都在追求一种大真大情大善大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中国文人的优良传统,而邢德朝正是这里的一个典型的符号。

邢德朝离开家乡已经30多年了,但他一刻也没有忘怀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乡邻,能出一点力能帮一点忙,他绝不会推辞而是倾心倾力,他不仅用发表关于家乡的文章来张扬家乡,他更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操心出力,处于秦岭北麓山塬地带的地理环境障碍了乡民的交通出行和内外交流,乡人出不去,外人也进不来,冬夏雪雨更是泥泞不堪,邢德朝就很为家乡的道路交通伤脑费神,他知道地方政府一下子没有财力,就主动在省市区镇和企业之间沟通联系。筹资求人本来是文化人最扯不下面皮的事情,邢德朝还是抹下脸面东奔西走。后来,在各方努力下,一条灰腰带似的水泥柏油路从乡镇从村前蜿蜒远伸上通衢大道,乡里人都知道邢德朝是出了大力的。

邢德朝是在故乡的中小学读书长大的,他深知农村教育的贫穷和无奈,深知孩子们的艰苦和用心,他为这些像他一样当年饿着肚子上学的孩子们怜悯和着急,他帮助家乡设立了教育基金,他还尽力帮助家乡考上大学那些孩子们在毕业后四顾无路时的创业和就业,用邢德朝的话说:“我人活着,就应该为社会为家乡人民多做些好事情。”

就在2011年的年末最后一天,邢德朝故乡穆柯寨的数以千计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庆祝“穆柯寨书院”的成立,乡亲们像过年一样鸣鞭放炮、敲锣打鼓,身着盛装扭起秧歌,秀出舞姿。村口搭起了彩楼,书院门前搭起了舞台,还有城里洋鼓洋号的军乐队也来凑兴,共同见证穆柯寨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穆柯寨写生基地的成立。美院艺术教育学院院长宋晓峰说,这里有悠久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有特色鲜明的地貌和四季风光,有淳厚的民风和传统的民俗,这些都是美术院校非常需要的写生资源,非常有利于培养美术人才,而大学生实习的生活应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良好作用。而在邢德朝看来,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温暖,好的人文环境、人文熏陶更是家乡人发展经济的动力,文化辅助经济同步发展,乡亲们心态好了,自然富得快,跑得快。邢德朝的良知促使他站得多高,看得多宽,想得多远。

厚朴睿智邢德朝

朴素的情感朴素的人,这是邢德朝为人处世劳作做事的原则,也是他成功的基础。邢德朝的口头禅是人要懂得感恩,他最瞧不起那些唯利是图吃奶忘娘的人,而朋友之间最珍贵的就是诚实和信任。他怜悯同情和尽力帮助昔日工厂农村的穷朋友们,但他绝不姑息和歌颂把贫穷当成旗帜,他说人得有骨气,没骨气就不值得可怜。

他应该是对的。赤裸裸着心做人做事。

邢德朝是睿智的,他没有上过大学,完全是自学成才,但他尊重知识,尊重文化人,尊重得让你感动,于是他把你的许多文化素质、文化修养、文化本领、文化底蕴都悄悄吸取到自己身上。

有一次邢德朝问我、霍松林先生和于右任先生是否相识相交很深?我说,你说呢?那是同一辈人么?他立刻翻词典查资料,然后他说,我是从一位大家的文章中看他们是同龄人总觉得怪怪的才问你的。我说,你眼光好敏锐。

在多年来访、交往、编辑、出版陕西和西安的一些文化大腕的过程中,邢德朝真正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是人品和道德,还有知识和能力,还有思维理念和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

邢德朝十多年间采编出版了《中国西部文化人大特写》《陕西文化人》《陕西文化人书法作品选》《中国西部诗歌选集》《陕西诗歌选集》《陕西名医名家》《艺术精神》《艺海观潮》《书画艺术漫谈》等数十部数十辑作品,许多文章特别是人物采访都是他自己完成的,他的智慧,他的勤奋,由此可窥一斑。

从诗人邢德朝,作家邢德朝到良知、厚朴、睿智的邢德朝,我们虽然概略扼要的但又几乎是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立体的可知的邢德朝。知其人矣,也就对他打造的书画研究院和他在陕西文化界的巨大影响有了一个实在的预测。

金石书画院之光与声

陕西金石书画院是邢德朝2005年底才创办起来的一个非营利性文化团体,书画院以书画研究、文化交流、举办展览、项目策划为主打,由陕西省文化厅业务主管,陕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企业学术研究机构。书画院成立之初,就得到了一大批著名书画大家和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纷纷书名题辞,表达对这个书画院和此后相继成立的西安高新美术馆、西安穆柯寨书院的关怀和鼓励。中国美协副主席、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题词:“借古开今,日新月异”,西安美院名誉院长刘文西题词:“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陈忠实、贾平凹、雷珍民、霍松林、王西京、罗国士、周一波、王家春、王改民、肖云儒、钟明善、石宪章、王有政、骞国政、杜耀志、胡明军、邢庆仁、杨稳新、石瑞芳、蔡嘉励、张魁、赵熙、师银笙等以及省上的老领导张勃兴、安启元、周雅光、程安东、巩德顺、潘连生、田源、韩贵良、王俊仁、姚来贵等等,都前来表示热情祝贺。

一个刚成立几年的书画院为什么这么火?这大概还要追溯书画院创办人邢德朝此前的一番壮举。

邢德朝被誉为文化活动家的基础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了,邢德朝一辆自行车、一架小相机、一个小本子,后来骑了摩托还有一顶红色安全帽,风尘仆仆奔波于西安大街小巷,一个一个去采访拍摄西安和陕西的包括文学家、医学家、教育家、书画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新闻记者、出版编辑、艺术装潢等等文化界的明星大腕,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冤,遭了多少风雨,挨了多少白眼,饿了多少回肚子,遇了多少回风险,花了多少钱,贷了多少款,所有这些大约只有邢德朝说得清,甚至连他也无法记得清,但巨大的收获是煌煌大开本硬封皮以至布封面的《陕西书画名家精品集》、五卷本《陕西文化人》和一系列文化丛书凌空问世,震动文坛,享誉宇内,四百二十多位陕西的文化名家全部在列,有彩照、有作品、有人物介绍、有大师评论,破天荒办了一件政府也没有办过的大事情。如果说,一开始他还受了多少白眼,遭到多少怀疑,碰了多少钉子,遇了多少误会的话,显赫的成果让一切都冰化雪融云开雾散。过去是邢德朝恳求大家,现在是大家感谢邢德朝,这就解释了不少人“邢德朝凭啥那么牛”的疑惑,正所谓“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

金石书画院一成立,就风风火火于陕西文化界特别是书画界,而归纳起来,主要是做了三件大事:

一、连续推出大型书画作品展览

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及创意办的支持下,书画院在沣惠南路租下一千多平米的大厅,成立了高新美术馆,多次举办书画展。

一开场就是陕西名家书法展和陕西名家人物画展,邢德朝把几年间众多名家大腕送给他的和他千方百计收集到的名家名作经过精心挑选,然后精心请人装裱,又请业内人士精心指导,数百幅名家大作就隆重登场了。由于这是民间团体而不是国家办的展览馆的展出,人们的期望值有限,所以当他们看到这么多名篇大作之后,一下子震惊了!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高新美术馆的金石书画展顿时震动古城。

这里再举几例颇有特色的展出情况。

杨建果书法绘画诗文展

杨建果是原西安美术学院当了十多年院长、后调到北京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的父亲,知道了这重关系,就可以从中体会父子间如何的相互影响相得益彰了。杨建果先生一生在县上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之余唯有潜心于书法艺术之中,后又涉猎中国画创作,他的书画集众家之长,承传统之美,却又独辟蹊径,自成一格,特别是那些诗文书法多是我手写我心,自作自创,极受观众青睐,展出受到社会一片赞颂。

白云腾先生书法展

白云腾原是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秘书长,是在基层工作几十年后一步一步走上高层领导岗位的,工作之余,潜心书法,厚朴为人,大气法书,其书品刚柔并济,功力极深。展览开幕式上,数十位省级离退休领导前来剪彩祝贺,场面煞为壮观,媒体也一哄而上,热情宣传,一时成佳话。

“水墨心迹”三八妇女书画展

书画院特意选择了八位近年涌现出来的陕西女书法家和画家王金如、范英琪、张喜梅、孙彬、杨季虹、苏杰、柴玲霞在三八节前夕展出了180幅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女画家书法家的柔韧、细腻、缠绵、恒远的女性心态和慈爱深情展露无遗。老领导潘连生和省妇联主席刘丽鸽特意参加开幕式并热情讲话,赞扬这不仅展出的是女性的才华才艺,更是继承着民族传统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陕西女性精神风貌的热情讴歌,展出震动了西安的半边天。

“江山如画”毛体书法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18周年前夕,书画院推出了王永明毛体书法百米长卷展,这是陕西首次展出数百幅作品全是仿毛体书法作品,首次展出一百多米长卷的大型书法,首次展出一位从县城走出来的刻苦钻研劳作了数十年的农村基层人员的书法作品,让普通百姓登上了书法艺术的大雅之堂。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副省长巩德顺特意参加开幕仪式,并称这是金石书画院向社会展示的传统文化和党性教育课,它蕴含着领袖风采的众多仿毛书法作品形神毕肖以假乱真蔚为大观、轰动一时。

多年来,金石书画院举办了杜耀志、骞国政、王定成、韩定海、惠文祥、王东鸿、刘岫鹰等数以百计的书法、绘画、摄影等作品展览,仅2011年间,就举办了十五次展览,展出了13000多幅作品。

金石书画院的宗旨是推陈出新、推老扶新、服务大众、弘扬文化,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书画院在实践中更注意扶持提携书坛新秀画坛新人,努力展示新人新作新风采,结合老的中国书画艺术不断增添新活力,也为年轻的书画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走向时代的舞台走上社会的平台,为民族培育书画人才。

二、组织艺术家深入基层采风

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深入到火热的生产前沿去吸取艺术的营养,提升艺术的品味,这是金石书画院多年来始终坚持的成功之路。

在邢德朝的头脑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那些道理,他认为都是真理,都是真谛,都是真经。毛主席说打江山靠的枪杆子和笔杆子这两杆子,不是挂在嘴上的写在纸上的故弄玄虚的,那是实实在在的一颗一颗子弹,一页一页纸张,革命年代如此,建设年代如此,今天改革开放还是如此,就是因为一些人把共产党这些真经丢了,把毛主席这些话看成过时了,让西风吹得晕头转向,才在文化战线文艺园地造成了一些混乱,出现了一些怪象,煽起了一些歪风邪气。他坚信毛主席说的:丰富多彩的工农大众生产生活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切有出息有理想的文学家艺术家都要到工农中到火热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第一线去的教诲是被实践检验了的真理大道,是艺术家德艺双馨的必由之路,所以,金石书画院每年都要组织艺术家去企业、去农村、去部队营房,吐故纳新,吸取营养。

2006年,赴彬长矿区、韩城矿区、黄陵矿区、铜川矿区、蒲白矿务局、咸阳天禄堂公司和临潼创作基地等采风。

2007年,赴韩城龙门钢铁集团、陕北神木大柳塔煤矿、陕北韩家湾煤矿、铜川矿务局、汉中市万邦集团、西电公司、内蒙古包头运输公司、鄂尔多斯市多家企业采风。

2008年,赴陕北神木、黄陵矿业公司、咸阳康惠医药公司和陕南陕北六个县采风。

2009年,赴延安榆林四个矿区和油气田、临潼煤炭疗养院、长江三峡公司、河南洛阳云台山、湖南韶山、长沙湖南大学等采风。

2010年,赴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煤矿、梁带村遗址、铜川矿务局、下石节煤矿、黄陵红石岩煤矿、宁夏银川市沙湖沙坡头和西部电影基地、辽宁沈阳人民医院和北陵、小故宫等以及湖南长沙、湘潭等地采风。

2011年赴台湾台北、嘉义、台南举办书画交流和采风活动,赴铜川王石凹煤矿,陕西汉中略阳县职业中学,安徽省天康集团、江苏扬州、南京中山陵等地采风,送文化到基层企业。金石书画院在院长邢德朝的带领下,七年里下基层采风230余次。总送书画作品50600余幅。

除了一些文化文物民风民俗山水自然吸引着艺术家的眼球外,采风活动最多的是去煤矿,去企业,去生产第一线,和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心灵沟通,感情共融。书画家们看到生产者劳动那么辛苦,那么劳累,那么敬业,任劳任怨,十分感动;普通百姓看到这些书画名家平日只能耳听道传,或偶尔在媒体看到他们的形象,现在却站在你面前和你搭话,在你面前挥毫泼墨,深感是一种机遇,一种享受。特别是在一些煤矿,而书画院去得最多的就是煤矿,这不仅因为陕西是产煤大省,煤矿工人最多,产煤贡献更大,更因为近多年煤矿事故频繁,引起社会强烈关注,煤矿工人的生产生活安全保障社会福利更加受到大家的同情和关怀。书画艺术家们和体力劳动者在一起,更深切地感到了什么是普通和崇高,什么是平凡和伟大,什么是丑陋和美丽,什么是黑暗和光明,于是他们的作品自然增添了更充沛的激情和更高尚的理念,书画家个人素质和书画作品的品位明显提升。

三、编辑画册刊物扩大文化交流

陕西金石书画院多年来编印出版了数十万册书画文学刊物,受到了社会极大关注,成为古城一大亮点。由于刊物图文并茂,印刷高雅,纸张精美,装潢现代,不仅受到书画界和文学艺术界赞美,还受到收藏界青昧。

《艺坛》是书画院的院刊,以双月刊形式很规范的编印出版,今年第一期在发了三条消息和画面外,就推出了杨晓阳、贾平凹、雷珍民、王有政、周一波、王改民、杨建果、骞国政、杜耀志、宋晓峰、邢庆仁、李云集、李杰民、胡明军、岳崇、谭光耀、韩定海、马保林、曹石峻、惠文祥、崔宝堂、杨稳新、王千里、王东鸿、刘岫鹰、王金如、闫勃、张魁、张喜梅、白阿林、张雷、张高峰、杨季虹、孙彬等50位书画家的精美作品和人物简介,把书画家们推向社会,让社会和群众认可和欣赏书画家和他们的作品,热情互动,良性循环。还有薛耀军等诗坛新人的新锐之作。文图盎然,相映生辉,韵味悠长,让人爱不释手。

值得一提的是,金石书画院在编辑刊物过程中特别注重培植新秀,推荐新作。一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特别是画院招聘的一些扎扎实实效力于艺术事业,甘心为艺术献出青春的大学生,他们注重炼功,基础扎实,又有创新意识,其画作生气勃勃,新趣盎然,刊物毫不吝惜地给予他们以大力推举使有些年轻新秀很快得到社会认可,他们诚心感激画院的苦心栽培,也更加坚定为美术创作为艺术事业献身雄心壮志。这也从客观上起到了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的良好作用。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周一波,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来金石书画院指导工作

著名书法家杜耀志书法展在西安高新美术馆举行

著名书画家杨建果画展在西安高新美术馆举行

金石书画院艺术家与中国西电集团长江三峡总公司举行文化交流活动

邢德朝·金石·成功之路

邢德朝很懂得“尊重”这两个字,这是邢德朝的成功之路,金石书画院成功之路的基本元素。

一、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民族文化历史的国度,这其中文化是第一功勋。文化源远流长使这个民族的人文色彩更重更浓,以至血溶于水般让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绵延久长。这个民族文化精神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兼收并蓄,从不拒绝外来文化,而且能让外来文化在和民族文化的嫁接中创新鼎故不断发展。有人不谙此理,吸了几滴洋墨水就昏沉沉自抬身份不认祖宗,其最终都重又回头或者无疾而终,而懂了这个道理,则不管是个人还是事业即事半功倍。邢德朝就深谙诚心尊重民族文化之理。

二、尊重陕西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

陕西是中国版图的大地原点所在,是数百公里长度和厚度的大秦岭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开拓疆域的根据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轫之处,这些不仅从出土的古代文物遗址等考察中得以印证,也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未来的自然和文化趋势可以略窥一斑。从民风到民俗,从文物到文明,从历史到现实,在尊重地域文化中邢德朝获得了从精神到物质的极大效益。邢德朝在心灵深处供奉着三秦长安临潼,特别是自己故乡穆柯寨的一土一石一草一木,祭奠他而不亵渎他,发展他而不墨守他,弘扬他而又不断挖掘他更深的时代蕴涵,因而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三、尊重书法绘画这个文化伟业

今天的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民族鼎盛,物质丰富,交通发展,百姓生活极大改善,富裕发达者雨后春笋,因而文化兴旺,特别是收藏界书画界格外受到青睐,但相当多的人把收藏和书画都看成是发财弄钱的最佳渠道,始终让升值的理念牵着鼻子转,这固然无可厚非,但却很难成大器。邢德朝早在二十年前就瞅准了书画行业是个宝地,但他更大成分把它看成文化而不是只看金钱。天底下事物往往这么怪,不求钱者,财源滚滚。邢德朝尊重书画业,尊重书画家,在书画行业开路子,和书画家们交朋友,他获取了精神丰收,也获得了物质利益。

四、尊重老书画家是书画事业之魂

在邢德朝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书画文化事业,那是一代一代普通劳动者,也是一代一代书画大师和文人墨客留给人类的最伟大的遗产。从采编《陕西文化人》开始,他就以一个小学生尊敬的目光求教于这些艺术大师,弘扬他们的丰功伟绩,尊重他们的劳苦功高,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高风亮节的熏陶。他诚心诚意的尊重,收获了无法以物质计量的巨大效益,特别是老一辈书画大家都对他另眼相看,有求必应,这大概是他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

陕西有一部分书画家多年来一直在山东、广东、北京等地活动,当地的企业家虽喜爱字画,但又担心自己所图不值,便询问带队的同志,这些是否够得上陕西文化人?带队拿出邢德朝主编的文化人丛书,企业家们看了后这才心悦诚服、大张旗鼓盛情热待。信息传回西安,书画家们对邢德朝大加赞赏,说他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五、尊重书画新一代是未来之星

邢德朝从办刊物出书籍办展览伊始,都对年轻的书画家们厚望有加,他一边把社会上有点名声的年轻书画家凝聚在自己身旁,为他们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又一边从美院本科毕业生中选拔了几十名新秀在金石书画院精心研墨潜心创作,如今许多人都找到了更合适的位置或打开一片新天地。他在刊物上每期都要留出专页去一个个推介这些年轻新秀,他为刘艳、张静、王朵和张雷、刘伟、任立、张伟等30多位,去年专门举办个人或集体展览,以作品向社会展示他们潇洒的风采,传播提升他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我亲眼见到自己找上门来的年轻书家展开一大卷书作请邢德朝过目,邢在仔细琢磨观览中和作者一起推敲,好处说好,差处绝不留情。许多年轻的书画家因此成了他的朋友,也成了金石书画院不上班的书画家。

六、尊重社会贤达人士和新老朋友

邢德朝对新老朋友从来都以礼相待,坦诚相交,特别对喜爱书画诗文的贤达人士尊重有加,陕西省和西安市以及外省市甚至一些区县退下来的党政军领导,包括一些书记省长政协主席军区司令都是他的常客,在位时他并没有去刻意巴结,离退后他却更加尊重更加关照,而当时即使在位的领导举办书画展览,他也绝然不避嫌不做作实实在在地跑前跑后忙这忙那,当作自己的事一样精心经营杜绝漏洞。

多年前,他在采访文化名家的同时,还为陕西著名评论家、作家举办作品研讨会。本来自己就创业艰难,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却还要挤出资金帮助他人,他图的是什么呢?是尊重贤达,是真心尊重和支持曾帮助过自己的新老朋友。

我有一次和他说及这些事情,他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交友之道既深奥又浅显,深得摸不着底,也浅的只要交心就行,七侠五义三国水浒,都讲的是个诚信和义气,只要这样就会朋友越交越多,道路也就四通八达。人太精了,很难交人,吃亏是福,亏吃不死人,反倒占了大便宜。

七、尊重人包括所有人以至不认识的人

邢德朝也有发脾气或者翻脸不认人的时候,那完全是针对个别他认为实在无法可交之人,进了你家门却什么都想装进他兜里的人。有些人在困难时得到他一心一意的帮助,后来由于受利益驱使而离开了画院,三四年后却来索要分成不成而咒骂,有些人经过他人介绍送上门一些超差的字画,过后却索要钱财;甚至还有人冒充上级或执法部门来要求报销费用等等。德朝心中不悦,但还是坚持原则,以礼相待。

他知道一个单位办点事不容易,所以他就只栽花不栽刺,他对部下,对不认识的人,包括清洁工、农民工等都十分尊重。前几天他要去北京,我几次告知他机场要提前一小时换票,千万不敢迟到,飞机不会等你的,可他还是为了等一位朋友给北京的孩子捎点肉夹馍和凉皮而硬是误了机而改签三个小时以后的航班,我说他义气也不能太过了,他却说答应人了就得说话算话,让我有点哭笑不得。

几年前,他去西关某银行办业务,由于业务员一时大意,多付了他两万余元,他发现后赶快找到银行方面要求重新核查账目,对方不理解,还以为他来寻畔滋事,便叫来几位保安横眉冷对,邢德朝耐心解释,对方终于查出了失误,承认了过错,他也退回了二万余元,却婉拒了银行的感谢。邢德朝认为: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他尊信这一真理。

八、尊重市场经济的品牌意识

邢德朝要求自己和部下都要讲究品牌意识,他说西方资本家很讲究自己的品牌,几乎视品牌若生命,我们也得学学,千万不要做给自己牌子抹黑的事情,相反,他不断加大投入做好自己的品牌广告,他在西安市内外特别是机场高速、西临高速、西汉高速的几块大广告牌都让他这个金石书画院声名大震。有一次北京文化部一位负责同志下了飞机看到广告就问这金石书画院到底有多大气势?于是乘车先来到金石书画院考察,弄得省上有关方面质疑:怎么领导先跑到你那儿去了?邢德朝据实以答:我也没有邀请,大概是人家上边的大领导讲究一点作风想看看实际情况吧!

九、尊重商品经济模式和计划经济规范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由单一计划经济明显向商品经济模式转变,经济情况的复杂需要从事经济事务时随时应变妥善处理,这样方不至于事倍功半,而不少人虚假处理经济财务问题就带来诸多麻烦。邢德朝在经济交往活动中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制度办事,该纳税决不含糊,走账时循规蹈矩,利益分配让利于人,以质议价按劳付酬,人熟礼不熟,朋友账算清,吃亏不是祸,便宜不是福,正正气气做人做事,大大方方与人交流,事情办成办不成不伤和气,朋友有亲有疏都是朋友,有规章时严格按规章办事,没规章时友好协商互利双赢,妥善处理文化活动中经济事务,让经营管理成为文化事业做大做强的基础。

十、尊重物竞天择开拓创新这个事物发展铁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思路,开拓新局面走出新路子,才能使事业发展不至于停滞倒退。邢德朝深谙此理。他经常在和朋友交谈中突然灵感一动很快会涌出新想法提出新思路征求朋友意见,他也会在同事和部下工作过程中突然提出更新的设想做法听取别人建议,他的思维总是趋前和超前的,邢德朝也是位高级策划师,他策划的大多文化项目都很尊重市场。用他的话说,要服务社会首先亲和社会、亲和群众、亲和市场,所以,金石书画院不仅在社会上有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而且帮助省内外不少企事业单位,赢得市场、赢得效益,他也因此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朋友,成为文化运营,产品运营顾问。所以多年来他一直走着一条越走越宽越干越大的新路子。

开拓创新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是创新理念指导下的细微末节,邢德朝把文化传统和文化发展相结合,把书画艺术和书画价值相结合,把作品社会效益和商品效益相结合,把名人效应和名人价值相结合,让书画从斗室走向市场,走向国外,让名家从后台走上前台,让作品从书画价格变成市场现金,一下子让书画文化书画欣赏书画收藏书画流通变成书画产业书画商品书画价值书画市场,金石书画院的文化产业运营成为全国文化行业的一面旗帜。在书画市场的盘活发展中使自己的事业循序渐进,大步向前,这大概是邢德朝区别于一般人的最大的创新,从这一点说,邢德朝是了不起的,陕西金石书画院是了不起的,他为文化陕西树立了大形象,团结了一大批艺术家展示着陕西新理念和大精神。至少我不具备这个本领,所以,也就更加钦佩他的理念他的实在他的才气。

于壬辰仲夏

(张书省:著名作家、陕西电视电台原副台长)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在金石书画院指导工作

原中国美协副主席刘文西在金石书画院指导工作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在金石书画院指导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