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0日

陕西工人报百味 因为爱情 醉秋 父母 二姐 诺贝尔文学奖将于明日揭晓 日本经济因中日争端面临收缩 马尔代夫前总统被警方逮捕 利比亚总理未满月被迫辞职

当前版:第A4版:百味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百味
04

父母

党建锋

父母这辈子几乎是在为儿女活着。从小时候记事起,父母就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在田间劳作。小时候最清晰的记忆片段就是父亲牵着家里的老黄牛在晒场上碾黄豆,一不小心老黄牛踩伤了母亲的脚,记忆里那是个秋日里夕阳西下的黄昏,母亲疼痛难忍的表情至今还清晰地刻在我脑海里。家里那头老黄牛最终老得实在干不动活了,它肚子上的皮松松垮垮地耷拉下来,走起路来也慢悠悠显现出老态龙钟的样子。有天早上父亲找来了村里专门收牛的牛贩子,把老黄牛卖了。

记得上村小学的时候,每天上午放学回家,赶巧的话在走到家门前时,就能看到母亲正系着围裙,从家门口的柴垛上抱柴准备做饭,家里的小土狗围着她汪汪叫着;或者她什么也不干,就站在家门口跟邻居聊天,这表明饭早已煮熟了。炎热夏季里母亲通常会煮红豆汤解暑,再用菜籽油炒茄丝、炒葱花或者用醋腌辣椒,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树荫下,就着蒸馍喝汤吃菜,简朴味美的菜肴很解馋。冬天里则是熬得稠稠的小米红薯稀饭,吃着既热乎又香甜。可惜生活虽美好,但母亲非常不喜欢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她和父亲拼命劳作,种小麦、种油菜、种玉米、种黄豆,终于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父母攒够钱在村西头修了新房,跟爷爷奶奶分家另过了。

住进新房里的母亲想来非常开心,可随着我们兄妹先后长大上学,越来越重的家庭经济负担让性格急躁的母亲常常发脾气。她受不了父亲不疾不徐、万事不操心的性情,而母亲对父亲最大的抱怨就是嫌他窝在农村挣不着钱。在我上初中时,父亲先后跟着本家一位叔叔去城里工地上打工挣钱,一个冬天干下来,到过年时熬得父亲又黑又瘦,看着都伤心。当时我们做儿女的哪知道心疼大人,这都是后来母亲告诉我的。接着父亲又跟着三舅南下广州打工,天生性格老实巴交的父亲非常不适应在等级森严的私企打工,工作干到年底,来年父亲就没有再外出了。最终父母托关系,在我们当地的乡镇粮站给父亲安排了一份工作。父亲平时吃苦耐劳,再加上会电工、懂会计,粮站的面粉加工、食堂经营都归他管。父亲工作干得踏踏实实、顺风顺水,每年年底表彰会上都被评为劳模,母亲看着父亲领回来的工资、奖状和奖金非常高兴。父亲常年在乡镇粮站上班,农忙时再请假回家帮母亲干农活,平日里母亲一个人在家务农,田间地头干不完的活,有时让母亲不禁有些自叹命苦。在我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母亲曾打电话向我抱怨一辈子干地里活的辛苦和熬煎,希望我尽快挑起振兴家庭经济的重担,可惜我工作上不争气,工资更是少得可怜。工作十多年来虽然也是备尝艰辛,却并没有完成母亲的心愿,父母至今依然在农村干着永远干不完的农活。前些年父亲工作的粮站因为国家政策关闭了,他也就重新从工人变回农民,扛起锄头再次下田干活。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了,父亲当年在粮站上班时,为了多挣钱供我们兄妹读书,经常扛上百斤的玉米麻袋卸货,腰上落下病根;母亲常年操劳,也得了高血压和白内障。今年夏天年休假时,我想回家看看父母,打电话时母亲并不同意,她说现在不用我回家,好好干工作,等他们老了走不动了再多回来看看吧。父母依然每天在家里的苹果园、梨树园里忙碌着,同时忙着养牛喂猪,忙着摘豆种瓜。我知道父母的心,他们一心只希望多劳作多攒钱,供我买房,供我将来生养孩子,他们只希望老了实在干不动也走不动了,身边有个儿女照看一下就行了。父母的心都操在儿女身上,而他们所求之于儿女的,实在只是对老人心灵的理解和抚慰。希望将来生活顺利一些,能够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陪着父母慢慢生活、慢慢变老……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