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涯
近日的一个清晨,一张用红纸书写的感谢信贴在西安东风仪表厂社区居委会门口的墙壁上。感谢信写道:“西安东风仪表厂离退休管理处:我们是贵厂原八车间退休工人沈鸣耀兄弟、姐姐的子女,对东风仪表厂和贵处多年来对我们的叔叔、孤寡老人沈鸣耀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衷心感谢。”
信中写道:“特别是贵厂离退休管理处的领导陶处长和宋处长及主管干部连建芳、邰晓阳等同志,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在叔叔病重期间,你们离退休处干部连建芳、邰晓阳又像亲人一样,为他落实临终的治疗和用药,忙里忙外,直到去世,为他操办了简朴而庄重的追悼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再次向你们表示深深谢意。”
这是一封从沈鸣耀老家上海电传过来的感谢信。信中提到沈鸣耀老人8月18日凌晨1点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三桥王寺养老院与世长辞,享年75岁。他上世纪60年代末支援西北,远离家乡,来到西安东风仪表厂工作,一生无妻室子女,孤独一人。退休后一直长期住在单身宿舍。
2007年,沈鸣耀患上了严重的前列腺炎,小便失禁,失去了自理能力,东风仪表厂离退休办经请示和研究决定安排沈鸣耀老人住进养老院进行养老。
退休办工作人员经过网上查询,实地调查,把沈鸣耀老人安排在曲江雁塔区民政局下属的养老院里。在那里沈鸣耀老人算是过上了安定的晚年生活。可是由于他原来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加之逢年过节附近有亲人的老人都被家人接走,条件反射让他每逢佳节倍思亲,患上了更为严重的抑郁症,和同室人搞矛盾,单位只好于2009年把他又转到三桥疗养院。然而由于他的病情不断加重,特别是因要吃米饭不吃面食与工作人员闹翻,厂里无奈于2010年再次将他转到老人较少的王寺养老院。
2007年刚将沈鸣耀送进雁塔区民政局养老院,那里的代养费要800余元,沈鸣耀老人的退休金工资只有700余元。工厂领导批示,一定要保证老人的生活必需品,花费超额部分工厂全额报销。后来转到王寺养老院每月的代养费涨到2500元,老人工资只有2000元,实际每月花费3000余元,厂里还是全额报销。沈鸣耀由于小便失禁,常年尿裤尿床,所以尿不湿、尿垫一天也不能缺。离退处分派连建芳主管沈鸣耀老人的管理与供给问题。
从此,连建芳每月都要去养老院给老人送牙膏、洗漱用品、小食品、尿垫和尿不湿。老人经常尿湿裤子,这位40多岁的女同志就为他擦洗更换。连建芳还和另一位退休办干事邰晓阳经常把家中多余的衣服拿去让老人穿。
沈鸣耀喜欢吃甜食,小连每次去都要给他买蛋糕,巧克力等小食品,一次,老人说:“小连,你这次买的蛋糕没有上次有芝麻的那种好吃。再来还是买那种有芝麻的蛋糕。”小连记住了老人的话,从此老去华润万家买有芝麻的蛋糕。
老人由于老吃甜食,又不注意刷牙,所以牙齿又不断出现问题,开始牙齿松动后他就拔掉扔了。后来发展到疼得不能吃东西,他告诉了小连,小连第二天就去三桥镇卫生院带他去看牙。结果咬牙印、试模、拔牙、修复等隔一天得去一次。小连连去六次,每次往返几十公里,一去就是一个整天,为老人镶好了满口好牙,从此吃饭再也不疼了。
由于最后常年卧床,老人身上长了褥疮,瘙痒难耐,连建芳给买来止痒杀毒作用的硫磺香皂,解决了老人的瘙痒问题;想让老人睡得舒服一点,小连又为老人花了750元买来了充气床垫。
今年初,沈鸣耀老人病情逐渐加重,连建芳将原来一月探望一次,改成了半月去一次,后来又改为每周去一次。她发现老人目光呆滞,许多行动异常,就提前为老人照了几张照片,又详细询问了老人老家的亲人和具体地址,经领导批准,专程去上海与其家人联系,协商安排老人的后事问题。并希望他的亲人有机会提前来西安看望他。8月18日夜间凌晨1点,连建芳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知道沈鸣耀老人由于前列腺等泌尿系统功能衰竭不幸辞世,她连忙起床告知退休办陶西宁、宋长军两位处长及其厂工会干事刘长民和厂职工医院张琳副院长,一起驱车赶往三桥王寺养老院。
按照习俗,20日火化这天要讲究孝子护送骨灰盒,可是老人无儿无女,护送骨灰成了问题,但是火葬场有规定,如果由火葬厂处理这一问题,需要单位出750元钱的费用。正当单位准备出钱解决这一难题时,火葬场的领导获悉该企业多年来对这位退休工人的悉心照料,硬是免去了这笔费用,表示他们也要为孤寡老人做点应该做的事情。
本报记者 郝振宇 通讯员 宋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