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26日
观察
04

五载辛勤笔耕著书抗日英雄

——记长篇纪实文学《铁血悍将》作者张志扩

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会干部,年过六旬,历时五载,竟洋洋洒洒撰写出近4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铁血悍将》。

现年68岁的张志扩,退休前曾是咸阳市一家单位的工会主席。我俩同行,多有接触和了解,他退休后,在我的意识里,理应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谁知几年后的今天,我拜读到他的新著《铁血悍将》。书稿拿在手,像秦砖一样厚重,沉甸甸的令我惊奇不已,肃然起敬。

该书主要描写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从士兵到将军,从囚犯到农民再到被全球华人所尊崇的抗日民族英雄的人生嬗变和传奇经历。生前,他是中国民国战争史上的“活化石”,也是国共两党合作与分裂的历史见证人。正如仵德厚本人赋诗自嘲:“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抗日战争在一线/父逝妻亡未得见/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感谢党的政策好/我得温饱度晚年。”

“你咋选定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诧异地诘问。

张先生坦诚地告诉我,他写的是国民党的将领,主人公既有抗战的辉煌一面,又有与解放军“刺刀见红”的不光彩一面。时间一晃半个多世纪,国共两党的仇恨已稀释,作为胜利者的共产党有足够的勇气和魄力,重新审视曾是对手的功过是非。真实再现历史,国共两党还会再合作,民族统一大业终要实现,抱定这一理念和动机他准备尝试一把。机会终于来了。2005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华商报》社特意打造了一把“抗日英雄刀”赠予仵德厚;他从凤凰卫视中文台看到专访仵德厚的抗日事迹: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他亲率40人的大刀敢死队与日寇肉搏,战至惨烈时仅剩3人。为表彰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气概、民族精神,国民政府先后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这让嗜好读书写作的他怦然心动,觉得这就是他苦苦寻觅的题材和人物。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应该把这个人物记录下来。他谙知,凡人与生俱来,皆会带走一段珍贵的历史片段。当时仵老已是95岁高龄,病魔缠身,时不我待,在众多领导和好友的支持鼓励下,他下定决心追述此人,还原历史。

2006年12月2日,仵老先生欣然接受了他的采访。当时正值严冬,他来到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吃住在仵德厚家里,一住就是50天,一心一意、专心致志采访。每天上午8点至10点交谈,老人午饭休息后,再一直采访到下午4点。仵老耳背,听力极差,说话声音放大才能听清。仵老的讲述,随着记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相互交织,往往无法按事先拟定的提纲进行。他耐心疏导,精心梳理,才使“抢救式”采访得以顺利延续。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他住在仵家的上房,晚上盖两床棉被还瑟瑟发抖。每天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采访的素材,晚上必过一遍,再筹划明天的采访,大脑总处在亢奋状态。他亦时常为仵老的身体堪忧,果不其然,在采访的第47天,仵老先生一病不起,无法再接受采访。在老人的炕头,他内疚自责,陪护了三天三夜才不忍离去。这50天,他不仅积累了20余万字的采访手记,而且从仵老那里还得到了《西北军将领录》、《台儿庄战役史》等历史翔实资料,为创作获取了第一手素材,奠定了日后创作该书的坚实基础。

然而,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独自完成,不知要跑多少路,找多少人,要查阅和熟悉多少史料,而且自费,写作难度可想而知。既要真实地还原历史,又要对仵德厚复杂的人生阅历在写作中把握好度。面对众多的困窘他没有退缩。返回后,他不辞辛苦,开始了对昔日战场的实地走访,特立独行,历时数月,辗转江苏、山西、山东、安徽、湖北、河南、河北、北京等地,采访搜集了大量的旁证佐料,访问了幸存的当事人或他们的后裔。当年仵德厚的副手、副营长赵志道的儿子赵昌济,卫兵李桂林的儿子,远在安徽涡阳县五座楼村的李金祥等。另外,他还搜集到15部参阅资料,在写作中随时随地进行史料收集、史学研究和事实甄别,仵德厚讲到的每个战例、每件兵器、所绘的每张作战图及每桩往事,他都要在战史资料、战场考证中得到印证。

2007年6月7日,仵老病逝。距他采访仅过不足半年,他把对仵老的哀思,寄寓《铁血悍将》一书的创作中,从快尽早完成书稿,是他当务之急,唯一夙愿,也是对仵老最好的追思、回馈。从2008年2月起至2012年2月,刚满4年,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倾注于笔端。伏案4年,他从未休过一个双休日,连过年都笔耕不辍。有时半夜醒来,灵感闪现,披衣而起,挑灯夜战,老伴责怪他神经质。他却对我坦言:“不知咋了,人入戏了,就啥都不想了。有时一天能写3000字,喜不胜喜;有时一天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垂头丧气。顺了不敢停,停了怕难续,你说创作怪不怪?一章写完,总爱出门透个气,写不下去了,就独自单骑,漫无目的郊游散心。”就这样,自我减压,自我纾解,他终于如愿以偿,了却夙愿。

有耕耘就有收获。如今他五载辛勤付出,赢得了众多社会名家的赞叹和出版社的认同。现出书合约已签,不久面市;索要书籍、拟购该书影视改编权的人士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张翟西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