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孤独
·陈曦·
小时候,爸爸就对我说过,人要懂得享受孤独,那时的我哪里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孤独,那岂不是没有小朋友和我玩了?不行,不行,还是做群居动物吧。
多年以后,深受传统教育制度影响的我渐渐悟出了什么是孤独,它是浓浓夜色中的那一盏孤灯,是皑皑白雪上的那一串脚印,是闹市喧嚣里的那一瞥宁静,是凄凄哭声下的那一顿叩问……
此时的我,依然带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烙印,在坚韧地活着,可能还活在吴敬梓笔下“狂”与“戚”的边界,因为我还没有体会到所谓的“谐”,更没有到达“隐”的境界。
拆文解字,所谓“狂”也,一个由猿猴进化来的东西自以为是人中之王,“狂”的时候是不懂得孤独的,有掌声、有鲜花,有一大堆羡慕、敬佩的人,这时的人比较忙,忙于应酬,忙于工作,忙于爱情,一切都显得那么温暖,谈何孤独?
忙到突然有一天,发现朋友少了,亲人淡了,便开始由“狂”到“戚”(此处取“悲戚”之意,意为悲痛哀伤)。原以为忙是为了结交朋友,宽慰亲人,取悦上级,结果事与愿违,顿时心生无限悲凉,于是凄凄惨惨戚戚,百思不得其解。忽听远处传来一声“享受孤独”,顿悟,解药就在于此。
活得太忙了,就忘记了孤独的滋味。飞得太高了,就想不起地面的温暖。走得太快了,就感受不到漫步的惬意。也许,是时候该泡一壶清茶,亦或煮一杯咖啡,在暖暖的冬日里,亦或昏暗的灯光下,静静地把自己交给时间,交给心灵,交给曾被遗忘的一切,给时间讲讲故事,给心灵看场电影,给过往赔个不是,看看时间能否给故事编一个结局,听听心灵能否为电影添一个影评,问问过往能否原谅自己的罪行。
孤独,就是这样,你见或不见,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不念,它都在那里,不离不弃,默然,寂静,让你欢喜。
(文家坡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