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变政策为效益激活大西安工业动力
“省市共建大西安,对于西安发展工业经济是一次机遇。而对于我们来说,首要的就是要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将其转化为效益。”西安市工信委副主任李初管对于“省市共建大西安”,有着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李初管说,日前出台的省市共建大西安的若干意见,指导性强,含金量大,操作性好。作为工业经济的主管、协调、服务部门,西安市工信委要用足用活里面的每一项政策,细化每一项目标,落实每一项责任,使政策转化为项目,使项目转化为产业,使产业转化成效益,激活大西安发展的工业动力。
差距亦是空间 抓住机遇挖掘发展潜力
工业是一个区域发展最稳固的基石,也是促发展的最大动力。大西安的发展,必须以工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础。
“虽然西安近年来经济总量、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其它副省级城市及部分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相比,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业支撑不足。”李初管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分析说,2012年上半年,西安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0.99亿元,成都、郑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37.7亿元、1255.5亿元,分别是西安的2.18倍和2.41倍。
有差距,就有发展空间。对目前的西安来说,工业经济的发展并未衰竭,正相反,还有着待挖掘的雄厚潜力。市工信委明确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负责西安市工业与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部门,市工信委将全力把握政策机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积极加强与省上对接,加快推动大西安工业的加速发展。”李初管说。
调整布局优化升级 构筑大西安工业骨架
在李初管看来,弥补大西安区域工业短板,首要任务就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和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首先是在招商引资新建项目以及城区企业搬迁改造方面,要积极引导和推进工业企业向现有的工业园区集中,尤其要向渭北工业区集中。”李初管说。
既然是向工业园区集中,就必须有具备足够承载能力的园区。西安市工信委已就此拟定实施意见,从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加强用地保障等方面,拿出支持区县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具体措施。市上也将按营业收入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新增入园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等指标,对区县工业园区进行考核,并对名列前茅的予以表彰奖励。
西安市还将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存在产能过剩、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的各类小企业实施行政性关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向产业结构调整、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建设上倾斜等措施,加快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构建大西安所需要的工业骨架。
持续发力推进信息化 让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目前,西安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市工信委抓住此次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机遇,从规划层面对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平台进行完善,其影响将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其中包括提升城市管理和政务服务水平的市级电子政务云中心建设项目、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智能交通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将对改变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效率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另外,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监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等,这些项目,将使城市的生活更为便捷、安全、舒适。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