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
陕西省委理论讲师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旗帜。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要经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高扬理想,坚定信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人、凝聚人。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坚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于自身及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状况的设想和目标所持有的坚定不移的态度,集中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崇高的理想信念总是给人坚定信心、战胜困难、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一个人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依托,必将意志消沉;一个民族、政党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支柱,注定一盘散沙。回顾我们党的奋斗历史,若没有为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信念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也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当今中国,凝聚人们的共同理想信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奋斗的目标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具体体现,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探索的结果。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基于这样的基本理由:第一,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斗争中逐渐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是为劳动者争取权益的,强调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建立真正的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所揭示的人类社会未来,恰好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在于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特别是对应了中国的具体情况。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饱受列强凌辱、国家没有主权和尊严;人民苦难深重、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毫无民主自由,从先进知识分子到普通百姓,都想改变这种现状。辛亥革命的失败,让资本主义救国的幻想破灭,进行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第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经济上,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47.16万亿,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30美元,发展到现在的5432美元,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用发展成就书写了中国奇迹。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保证了中国的发展进步,维护了公平正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创造了民族复兴所必需的内部环境,中国的发展成就同样说明了我们的制度高效、管用、先进。因此,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就是我们的回答。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践行宗旨,推动科学发展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反映出来的,离开了实际行动,理想信念就变成一纸空谈。首先,要践行宗旨。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很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处理不好,就会损害群众利益,影响党群关系。应当防止出现源头上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在出台各种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政策上,一定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应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次,要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党的宗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伴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渐次出现,我们面临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重大任务,每一项任务都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破解这些难题,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重大战略部署,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创新驱动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践告诉我们,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才能攻坚克难,彰显宗旨。
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理想信念坚固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准确认知和深刻理解上。在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理论工作者肩负的责任更重,需要不断提高理论引导能力,解疑释惑,给人信心,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回想这十年,我国办成办好了一系列大事,经济年增长10.7%,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靠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靠的就是科学发展。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既是我党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经验,也是对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做到理论武装的及时跟进,必须反复持久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这一理论体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科学理论,着重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升能力和素质,深刻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思想深处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必须坚持正确导向,明辨理论是非。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在事关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不回避、不含糊,不失语、不乱语,形成正面引导的思想理论强势。必须准确生动、深入浅出地进行理论宣讲。大众需要的是既科学又管用、既深刻又易懂的理论。“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之所以成为格言警句、行动的指南就在于既高度凝炼又通俗易懂。理论宣传要做到准确生动,就必须全面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学习运用它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现实中的问题,深入浅出的宣讲党的方针政策,讲朴实的话,说明白的理,用扎实的理论功底、生动形象的大众化表述,让学理论听宣讲成为有趣和管用的事。“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人,用共同理想信念去凝聚人、激励人是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