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破茧化蝶”的努力
——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建设侧记
紫阳县享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民歌之乡”盛誉,近年来,紫阳人民随着物质生活质量提高,追求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随之高涨,陆续自发成立了老来俏表演队、姐妹情舞蹈队、太极养生协会等多个民间艺术类社团组织。该县总工会针对群众文化特点和需求,因势利导、积极拓展工会组建思路,在社区组建民间艺术工会方面积极探索出符合当地特点的组建之路,为该县群众艺术团体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加速了该文化建设大发展。
2011年5月8日,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正式建立,这在全国工会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属首创。该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三名,具体组织领导联合会日常工作。目前,联合会包括15个民间艺术团体,有会员510人。
弘扬传承民间艺术
“郎在对门(哪)唱山歌(喂),姐在房中(哎)织绫罗(哎)……”在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联合会的一楼,近百十人正轮流唱着民歌、扭着秧歌、说着快板。其中最大的两位82岁的老人叶碧芳和钟家贤精神矍铄,和其他的几位老姐妹专门演唱了民歌‘顺采茶’、‘望郎歌’等。虽说方言很重,记者没听懂几句,但从她们的表情中能看出发自内心的愉悦。上到三楼,五十多人的合唱队在社区工会副主席王建民的指挥下,正在反反复复排练几首民歌。他仔细地纠正每一个音节的发音,丰富的肢体指挥语言感召着在场的每一位。他说,我们能唱五十多首民歌。
近60岁的社区工会常务副主席曲铺琴是退休干部,她说,当天来这里开展活动的有河提路社区、环城路社区、会仙桥社区和东城门社区的四个工会组织。
该县总工会主席李龙安说,各个社区工会爱好民歌的人经常在一起,研究挖掘当地的民歌,还不断创作新的民歌,最后再给大家教会,这就是最好的民歌普及。民歌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一民族民间的艺术瑰宝才愈加丰富和完美。
提高民间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艰巨任务,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标志我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认识产生了新的飞跃。紫阳县总工会在组建社区民间艺术工会的过程中不断探索进取。
去年7月,中韩联合主办的中、韩老年文艺、健身、书画交流活动在韩国举行。紫阳县民间艺术协会社区工会的“老来俏”表演队,作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唯一一支县级代表队,赴韩参加演出,不但让闻名遐迩的“紫阳民歌”走出了国门,还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紫阳当地民间文化实力的所在。
在去年紫阳县的系列文化活动中,民间社区工会逐渐成了文艺表演的主角。在去年紫阳第八届富硒茶文化节上,民间社区工会原生态的民歌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美好的旋律倾倒了省内外众多的来宾,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