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寻回淡忘了的乡村往事
接到商洛田家声的电话,说他写有一本书,已经寄我,问我是否收到,我说还未收到。他说:收到时请告诉他,请提意见。
田家声是商洛有影响的文化人,爱读书,爱写作,写过很多以商洛乡风民俗为内容的文章。我看过他一本书,感觉很有意思。我虽然祖籍商洛,他所写的商洛故事,许多我都闻所未闻。这回的这本书,他又写了些什么呢?应该同样有趣吧?
田家声的书终于收到了。挂号。他是恐怕丢失。从寄出到收到,大约七八天时间。商州到西安,如今两条高速公路,两个小时的路程。这邮递也太慢了。不过还好,没有丢失。
田家声的书叫做《乡村纪事》。我粗粗翻阅一过,果然不出所料,这又是一本有趣的书。
说“有趣”,首先因为他写了许多有趣的乡村故事。譬如《化肥》一文,说的是半个世纪前,国产化肥很少,日本尿素很受欢迎。那玩意,白白的颜色,圆圆的颗粒,人称“蚂蚁蛋”。乡村人除了看中它的肥效外,还看中了它那件外套:化纤袋子,那时候穿衣服要用布票,布票不够用,就用那尿素袋子做件衣服穿。于是流行一段顺口溜:“远看忽拉忽拉颤,近观是日本产,前边是尿素,后边是含氮百分之四十三。”
这段往事不只发生在陕西商洛,也发生在河南信阳。一九七二年,我在潢川县五七干校养猪,我妻子被派到农村去参加整党工作,就看见过农民穿着这样的尿素袋子做的衣服。也有顺口溜说:“前边是尿素,后边是日本。”差不多。
田家声在这篇小文的最后发了几句感慨,他说:“世事沧桑,往事如烟。如今商店里尿素堆积如山,不是日本造,尽是国产。尿素袋子做衣裤的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说得没错,短缺时代已经过去。时下各种物质都很丰足。只是还须进行深层次改革,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改变还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曲细微末节上。譬如《狗舔婴儿便》。田家声写道:“记得先前,无论谁家炕上婴儿拉了大便,做母亲的总是支使大点的孩子出门叫狗。于是孩子便习惯地跑出家门,站在巷口拉大嗓门喊‘哟哟,哟-哟’,一时三刻,便有一只黄狗或白狗闻声跑到这家,前腿并拢,后腿猛蹬,忽地蹦上炕头,伸出扁平的长舌,香香地舔婴儿尿布或炕席上的大便,舔净了又将嘴移在婴儿屁股上左舔右舔,才满足地哼唧着摇头摆尾离去。”
这情景可真叫有趣!六十岁以上的人可能见过,也已淡忘。“八零后”、“九零后”听来,难以相信,只当作天方夜谭。问题是,先前的许多乡村,叫做“一穷二白”,既缺钱,又缺水。这也是从实际出发,逼出来的一个办法。现如今,绝大多数乡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地方又通了自来水,这种有点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历史。
也有许多事无须改变。或者说,只须在新的条件下更上一层楼便好。譬如《南瓜花》一文所写。那南瓜花,“初夏开放,金灿灿,黄澄澄,惹人爱怜……母亲摘一捧‘荒花’(不结南瓜的花,也称雄花),拣一朵开得正艳的别在头上,人也立马俊俏了许多。那时母亲年轻,爱美呢!母亲将南瓜花拿回家,和了面粉摊煎饼吃。那油香油香的透一股自然之美的煎饼吃罢,只觉得口齿留香,余味无穷。于是再去瓜园,非要缠着母亲再摘些南瓜花摊煎饼吃。可惜荒花折完了,剩下的只是衍生了南瓜的残花。母亲说,想吃南瓜花煎饼,只有等来年。于是心存万般念想苦盼着,单等来年子规声声里,南瓜花儿开。”
这个小故事里的南瓜花美,母亲爱美,南瓜花煎饼香美,构成一幅淡雅多趣的田园风情画。类似的小故事还有不少,譬如:《一地豌豆》。“五月初豌豆就要变得像要将老的‘蚕宝宝’,通身发亮发白,豆荚圆鼓鼓,胖嘟嘟……孩子们唱着‘尖尖脚,上南坡,摘一笼,煮一锅’的古老童谣,去田间摘那半嫩不熟的豌豆角儿。母亲将孩子拿回家的豆角连皮放锅内烧煮,约半个时辰就熟透了。趁热捞将出来,盛于盆碗中放在桌中央,举家围在一圈儿津津有味地食之,热热闹闹地说之,融融和和气氛,人间天伦之乐也!”
《点将》。“傍晚,银盘似的月亮悄悄爬上东山,把一抹亮汪汪的银辉均匀地洒满故乡的原野、村庄。这时,场院里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玩着古老而有趣的游戏。他们把人群分成两队,端南端北排成两道人墙,中间隔了三两丈的距离。孩童们万众一心,手挽着手,准备开战。游戏开始,甲队朗声喊:‘野鸡翎,三把刀,把你人口往出挑!’乙队齐声回应‘出谁?’甲队接着答:‘挑出某某某战一回。’于是,被甲队所‘点将’者便摩拳擦掌,鼓足吃奶的力气,箭一般冲出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乍向甲队人墙冲去。倘若冲破了防线,就捉住一个‘俘虏’,押回大本营。倘若冲不破防线,就如北宋杨家将之杨四郎,兵败北国,失落番邦,难得还朝。如此这般,哪一方得的‘俘虏’多,哪一方就成赢家。此游戏源远流长。家乡的父老乡亲,可能儿时都玩过此游戏。故而成年后,他们都有很强的好胜心。干一件事情,总有不干成功决不罢休的架势。”
田家声肚子里有很多故事。我曾经在乡村生活过一段时间,我喜欢他的乡村故事。不能小看故事。故事里有文化,有历史。虽说现如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有趣的东西是不应该被遗忘的,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再生的还应该让它存在与发展。毕竟我们是从过去走过来的,我们的后代还要从我们这里走向前去,这是一个美好的全过程。发展是从继承开始的。没有上一个脚印,就没有后一个脚印。(作者系三秦文化研究会会长、陕西省委原秘书长)
□何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