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诗风的有益尝试
·喻然·
当代新诗创作的不景气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恐怕与诗人们过分关注自我、冷落社会不无关系。能够扭转当代诗风、救赎当代诗坛者,唯有诗人自己。只有尊重艺术发展规律,满腔热情地关注生活,关注民生,关注时代,才能为诗歌创作注入生机和活力。最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永刚个人诗集《心曲——45个乐章》,给了我这方面诸多启示。
其实,生活里充满了俯拾即是的诗意,关键取决于诗人是否具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李永刚无疑是善于观察发现的诗人。于是,好诗就像山间的溪水,从他的心灵深处源源不断地流出。
从1979年上大学至今30多年,李永刚一直笔耕不辍于诗歌创作。不论是命运舛顺还是仕途穷通,他都能从个人、家庭、单位乃至国家的变化中发现诗意,并诉诸笔端。
李永刚的诗对于力矫当代诗坛之弊,表现了自觉的责任担当。如他在诗集《后记》中所言:“在新诗无比新潮和时尚,乃至有些怪异的今天,我的诗从主题到技巧似乎显得有些陈旧甚至不合时宜。可我仍固执地把自己写的这些东西叫做诗。”这种“固执”,正是诗人对当代诗弊的不满和对道义的坚守。
诗集把所选45首诗分为五辑,分别是“心怀祖国”、“走近人物”、“面对世界”、“历史印迹”、“情满矿山”。以重大题材进行诗歌创作,表达了诗人一以贯之的主题思想,那就是对和平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崇高的追求,这在客观上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向社会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在诗坛充斥着猥琐与卑弱的今天,诗人这样做是需要一定胆量和勇气的,因为做不好,就容易让人和“颂圣应制”、“歌功颂德”、“图解政策”之类的东西联系起来。好在欣赏李永刚的诗,你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情吟唱。在《我爱我的祖国》这首长达290行的诗作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的爱,像滔滔江河,一泻千里。没有一点虚情,没有一点矫情,惟有一片真情。
读李永刚的诗,掩卷反思当下诗坛,我忽然想起闻一多先生在评价初唐诗人卢照邻时说过的一段话,“在窒息的阴霾中,四面是细弱的虫吟,虚空而疲倦,忽然一声霹雳,接着的是狂风暴雨!虫吟听不见了,这样便是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出现。这首诗在当时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一代诗风的振起,远非一个人、一首诗所能凑效,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共同努力。李永刚和他的诗,在扭转当代“虚空而疲倦”的诗风方面进行了有益地尝试,我们期待他顺着这条路继续拓展,在新诗的创作上有更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