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14日
头版
01

我省在民生领域开创了一系列“全国率先”

“两个80%”为改善民生提供强大支撑

本报讯 “我省这几年在改善民生方面有一个铁的要求,就是“两个80%”:第一个是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民生,第二个是把整个公共财政支出的80%用于民生。这两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气力来改善民生,“两个80%”已经得到了完全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是3月11日,我省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赵正永前往陕西广播电视台北京演播室,看望我省全国“两会”随团记者,并接受随团记者联合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的富民强省之路,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近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势头,进入了上升通道,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五年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3%,高出全国4.3个百分点,总量以每年1500亿元以上的规模递增,201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12年达到14451.18亿元,较2007年翻了一番多,在全国位次由20位前移到16位。人均GDP由2044美元增加到6110美元。财政总收入相继突破1000亿元、2000亿元,去年达到2800.1亿元,相当于上个五年的总和。

可以说,我省迈向中等发达省份,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全方位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在民生领域开创了一系列“全国率先”,使全省人民的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享受到了一系列“民生大餐”。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一是率先构建了民生投入财政保障机制。2008年编制实施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民生工程财政中期预算,从2011年又把新增财力和财政支出的“两个80%”用于民生,五年累计投入9255亿元,年均增长28.79%。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实现城乡全覆盖。宝鸡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经验在全国推广,全省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运行,目前参保人数1693万,参保率达98.1%。三是医改经验被誉为中国医改的陕西样本。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覆盖所有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下降30%左右,涌现出了“镇安模式”、“子长模式”等一批典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四是启动了规模空前的陕南避灾搬迁和陕北扶贫搬迁工程。两年来已有20多万群众搬到了远离灾害、交通方便、设施完备的新型社区,从根本上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五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列。目前,累计开工建设116.69万套,发放租赁补贴44.03万户,并通过全省管理平台向社会公布了169万户保障对象的五年轮候名单,受到中低收人群体的热烈欢迎。六是教育投入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年均增长30%以上,去年达693亿元,占GDP和地方财政支出比重分别为4.8%和20.8%,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全面健康发展。七是在实行普惠制的同时创造条件解决特殊群体的困难。在全国率先提高了城市“三无”人员生活补助,建立了物价涨幅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联动机制,对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制度性安排,把高龄老人生活保健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70岁以上,享受优待年龄下延到65岁,在西部率先实施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将灵活就业人员和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等群体纳入社保范围,利用财税政策提高纺织、森工、食品等低收入行业职工工资水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五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9%、16.8%,2012年达20734元、5763元,分别为五年前的1.9倍和2.2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由4.1:1缩小到3.6:1。

据了解,去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800多亿元,财政支出超过3300亿元,其中80%用在了民生。省委书记赵正永说:“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要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必须持久地推进。今后我省还将继续把“两个80%”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铁的要求,每年都要通过调研和倾听群众呼声,研究推出一些新的举措。我一直讲要让陕西人民过得自尊自信,首先要在保障改善民生上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