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七双一次性筷子让白开水变“浓茶”
近日,演员黄渤一条“晒一次性筷子泡出黄汤”的微博又将不少人的注意力引向了一次性用品。不可否认,一次性用品的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次性用品的过度使用不仅给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施加了的压力,同时劣质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面对一次性用品过度使用,有不少城市出台相关政策,但却都面临着难实施的困境。一次性用品,到底何时才能和你说“永别”?
3月17日晚上9点半,著名影星黄渤发了一条微博:“饭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观包装均精美无挑,热水中涮了几下,刺鼻的味道马上出来了,低头一看,结果……这汤你敢喝吗?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环保是保命啊!”他还搞笑地把微博发给了上帝和阎王爷。这条微博立刻在网上成为热门话题。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解释称,一般来说,正规厂家生产一次性筷子用的原料是质地较好的木材或毛竹,筷子本身都含有木素,遇水会溶解一部分,水略微变浅黄比较正常,对人体不会有害,但绝不会有像这张照片这么黄的颜色,而所说刺鼻味,很有可能是硫黄的味道。他分析,这样的一次性筷子不排除是被硫黄熏制过,残留量比较大。
董金狮介绍,我国每年大约生产500多亿双一次性筷子,但很多是属于小企业,目前一次性筷子的准入门槛很低,企业并不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生产许可证,而一次性筷子生产上市也没有像一次性餐盒那样纳入QS认证准入,市场比较乱。
他特别提醒,一些小作坊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木材,看上去较黑甚至发黄,有的甚至回收使用过的筷子再加工,用硫黄熏制,双氧水或亚硫酸钠浸泡漂白,甚至削细筷子。另外,一次性筷子也最好在生产半年内使用,以免发霉产生霉菌或黄曲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