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22日
头版
01

迈向“中国智造”的先锋

——记航天西安发动机厂25车间机加二组

1992年3月22日,我国用长二捆火箭发射澳大利亚澳普图斯B1卫星。点火后,指挥员发现异样,紧急关机,火箭和卫星安然无恙。当时国外媒体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中国的火箭控制系统令人惊叹。该控制系统的开关就是“全国工人先锋号”——航天西安发动机厂25车间机加二组的杰作。近日,记者专门走访了这个“金牌班组”。

智造,这里成了藏龙卧虎之地

该班组有32人,70%以上是大专文化。特级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就有6人。近40岁的班长杨峰个头不高,航天二代,山东口音。特级技师的他还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航天基金奖”、“陕西省首席技师”,国家人社部审批通过以他命名的“杨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诸多荣誉。他车铣钳无一不通,2007年陕西电视台举办的“挑战绝活”大比武中,气球上放了一张A4的纸,他和同组的陈建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纸上钻孔,气球不能破;要在鸡蛋上钻孔,打透硬壳,包蛋清蛋黄的软皮不能破;各打10个。他俩一路过关斩将,拔得头筹。

特级技师王勇高大壮实的身板,语气斯文,是技术多面手,没有他不会、干不了的活。说起1992年3月22日为国外发射,紧急关机,火箭和卫星无恙时,他仍显出无比的自豪:火箭上的控制开关,当时就是我们组完成的,我也参与了。现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所有开关生产都在我们小组。长征火箭已经发射N次了,质量百分之百。

特级技师孙宏伟被班组称为“车工大拿”,尤其在数控床上,一来新活,先让他‘预研’,起‘探路’作用。还有‘武状元’蔡帆、‘阀芯’专家郭晓芳、青年楷模突击手高凌云、爱钻研勤动脑子的刘平等一批批技能人才云集在这里,吹响了集结号,团结协作,攻艰克难。

智造,攻艰克难解决技术难关

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各项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技术难题机加二组不但没见过,也没有听过。于是,这些蓝领精英们把一次次的制造过程变成了一次次全新的智造。

随着新设备的引进,如何把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是大家一直追求的境界。一次,来了一批开关急件,图纸标注的形位精度要求极高,一般的工艺方法无法保证。杨峰仔细研究图纸后认为,如果在钻铣加工中心上加工,既可保证质量,又可提高生产效率。他大胆向车间提出改进的意见,并立即动手设计工装方案自编程序,将十余道工序变为一道工序,车、铣、钳工序一次装夹进行加工,甚至去毛刺工序在程序中也得到了实现,提高工效5倍,往常这批活工期为两个月,现在只用十天,产品合格率由以前的60%提高到100%。现在这个开关加工的工艺流程仍采用杨峰编写的。 (下转二版)

杨峰(中)和机加二组成员在研究零件的加工步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