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22日
综合新闻
02

迈向“中国智造”的先锋

——记航天西安发动机厂25车间机加二组

(上接一版)

一项科研项目设计出来,如何运用到实际中,要经过不断的智造。该组的王勇就接过这种类型的“预研”活,精密要求特别高,而目是其他人干不了的活。他仔细分析,发现材料软,加工易变形。他根据图纸,设计出一整套加工方法,自做工装和夹具。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和冷处理,保证其加工的硬度。“预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智造的过程。他不断摸索,最后高质量达标,保证了产品按时交付。

仅2012年,机加班组革新和“五小”成果26项,解决加工难题16项。

智造,孕育出一批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航天科技领域日新月异,在机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各种问题,如材料学、物理学、机械学、电子学以及数学等,于是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在这里大显身手。

苏利亚是技校生,也是杨峰技能工作大师室的弟子之一。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知识,以出色技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一次加工一种钛合金的产品,精度要求在0.003毫米,在细细琢磨后,他发现工艺安排有缺陷。以前是先热处理直接精加工,热处理后的材料内应力释放不均,达不到精度要求。他建议改变加工的流程,添加一次热处理,同时自己制做了一个蜂窝状的工装,保证产品在加工中的流转、清洗、存放一次到位并确保了产品的精度要求。

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要用长征新型大推力的火箭把太空空间舱运送到预定的轨道上。“车工大拿”宋宏伟就接到了火箭开关系统的一个“预研”任务。这件活极其复杂,是梯型多头螺纹的一个喷嘴,加工要求超出了机床控制速度的极限。由于螺距大,螺旋升角也就大,加之各一个正负角,要求加工者不但要把握好车床的进刀量,还要控制好车床的速度。没有20年工龄的人是很难拿下这个任务的。宋宏伟经过反复研究后制作了几套工装及夹具。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制定了几套加工方案,并在车刀上下了功夫。俗话说:好车工全凭一把刀。他根据加工的产品,自制车刀,“预研”的十件活全部达标。如今,该车间把他制作的刀具申请为专用刀具:中心筒板喷嘴刀具。

近几年来,小型化、轻质化、高集成等先进设计理念大量地运用到航天发动机的设计中。记者在生产现场看到,有的零部件小如指甲盖,薄如蝉翼,零件尺寸小、精度高、重复机构多。如通类零件(八通)有8处复杂内腔型面加工和螺纹加工等工序,工期长,返工率高,成为加工中心的“瓶颈”,按以往的加工方法根本无法达到质量要求。

在班组长杨峰的带领下,创造性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大家相互合作,积极探索,通过优化工艺流程,一次装夹完成多个加工部位,可提高功效3倍。

智造,凝聚出团队的精气神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型火箭发动机的生产任务也在逐渐增加。机加二组的任务量以每年20%的速度上升,去年又比上年增加60%,要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发挥团队的凝聚力至关重要。

班长杨峰告诉记者,仅去年,班组完善制度20多项,一改过去传统的生产组合方式,将人员、设备按照不同工种、技术等级、任务要求划分为几个攻关队,技术好,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队长,每年组织不少于50次的短线突击性生产活动。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该组在完成神九火箭发动机壳体组件任务中,组织突击队,发挥团队凝聚力的作用,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当先的氛围,从节点、质量、安全上严格要求,将加工工期由5个月缩短为2个月,提高功效60%以上。

智造,使这个班组涌现出一批批蓝领精英。先后有30人次获全国、省、集团公司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省十大杰出工人、首席技师、省优秀技能人才、省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 本报记者 柳江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