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2日
工会新闻
0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一个企业,除了实施正确的经营决策外,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充分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激发职工团队精神,增强竞争实力,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一线生产班组,长期存在一些甚不合理现象。如个别管理人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被认为是“敢抓敢管”;职工有病不准假,也被堂而皇之地解释为“不能影响生产”;诸如此类的现象在生产一线的班组时有发生。这种简单粗暴、不尊重职工正当权益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职工的情绪。他们感觉到被忽视、被冷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的气愤,找领导吵架争辩;有的伤感卷起行囊,不辞而别;有的沉默,心里却与企业渐行渐远、离心离德……目前企业的劳动力资源短缺与此也不无关系。

以上所列举的现象尽管只是局部的和片面的,不是管理的主流。但是,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这些个别现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们个别干部在管理思想上和理念上存在的偏差。个别企业的管理人员过分地追求管理的“威严”,却忽视了职工的“尊严”;过多地强调了扣罚的“力度”,却忘记了职工的“承受度”;片面地突出了生产计划的“刚性”,却淡漠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干群关系紧张,劳资矛盾的激化。企业职工流失不断,职工队伍情绪波荡,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得到认真的贯彻和落实,对“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理解。要想改变这种波动的状况,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弄明白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要弄明白“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政治保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一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不能忽视人的作用,不能漠视人的存在,企业管理更是这样。企业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管理,是以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制度设计,带有明显的强制性。但是,这些制度设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确保人的基本权利不受伤害。文中列举的事例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违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忽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因此造成了制度上的不全面和政治上的不稳定。

其二要弄明白“职工的主体地位”。企业作每一项决策时,首先要考虑到职工的利益和诉求,考虑职工的心情和感受,任何一点对职工感情的伤害都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一些睿智的管理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都会把职工的利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从而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认为,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在制度的设计与执行中,一定要多听取职工的意见,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切不可粗暴简单,置职工利益于不顾。

最后要弄明白,“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追求的最高目标。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企业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正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正常进行,它必须奖勤罚懒,制约人的一些不良习惯,追求法制和公平公正,强制人们按照企业规范行事。但他同时又要守住基本的法律底线,确保职工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在一个更高层面体现人本精神。因此说企业规章制度与“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异曲同工、相辅相成的,它们在以不同形式,追求着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职工工作、生活的更快乐、更美好。

因此,在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更是企业在追求发展道路上不可忽视的一个战略性课题。牢记这一点,干群关系就会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忽视了这一点,企业就会步履维艰,越走越险。

(张利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