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4月08日
头版
01

百姓财产如何增值?

——博鳌嘉宾聚焦工薪阶层“财产性收入”缩水困局

据新华社电 股市“跌跌不休”,金价持续低迷,银行理财产品和艺术品投资乱象丛生……面对重回“负利率”时代的通胀压力,广大工薪阶层几大传统投资理财渠道几乎全部受阻。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如何保卫老百姓的“钱袋子”,让资产不缩水进而保值增值,成为与会嘉宾探讨的焦点之一。

投资理财渠道“梗塞”,百姓“钱袋子”缩水

“中国拥有领跑世界的GDP增速,却也同时拥有‘熊冠全球’的股市,这与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极不相称。”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说。

4月3日,上证综指收报2225.3,较2007年创下6124点的历史高点已累计下跌六成多。散户普遍损失惨重成为不争的事实。“放假的心情都被破坏了。”海口股民杨婷婷盯着自己的股票账户沮丧地说。

而与此同时,同样以经济复苏为背景,作为成熟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美国道琼斯指数近期却频频创出历史新高。

与会嘉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表示,对于广大散户来说,当然更加关心股市投资能获得多少真金白银的回报,这需要政府通过制度措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但要注意,美国通过量化货币宽松政策等手段提振经济和股市,中国不应盲目借鉴。中国真正要学习的是发达资本市场的管理经验。

2月,中国CPI创10个月以来新高,同比上涨3.2%。而当前央行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定期存款显然难以满足增值保值的要求。

作为传统的避险投资渠道,国际国内黄金白银价格也持续走弱,近期收盘价连创新低。“当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金银价格变化非常快,短线投资风险依然较大。”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

与此同时,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维持热度不减,但部分产品收益率一路走低。阳光私募等高收益理财产品往往有高门槛,动辄5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门槛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

监管缺失与过度并存,市场“不差钱”而“差制度”

尽管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但纵观中国股市,与“牛短熊长”并行的,是屡见不鲜的过度包装、业绩“变脸”,甚至虚构利润、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欺诈上市。近期对万福生科造假事件的查处,将对中国股市诚信缺失的拷问推向了高潮。

“今日中国股市疲软的主因是信心匮乏,信心匮乏的原因是诚信匮乏,根源在于监管和股权文化的匮乏。”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

另一方面,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管理混乱,导致百姓投资屡屡受损。不久前,华夏银行员工违规销售理财产品一度引发兑付危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针对理财市场的乱象,近日银监会发布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八号文件”,力图加大市场透明度。

“机构故意淡化投资风险的现象很普遍。”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表示,很多机构对投资者的教育和提示不够,甚至误导投资者。

已有的投资渠道管理混乱,新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成为与会嘉宾的共识。“创新缺失、管制过度,使得‘金融超市’中大量货架空无一物。”胡汝银说。

“老百姓把钱放在银行的回报率太低甚至缩水,但又找不到合适的保值增值渠道。”胡祖六说。截至2012年末,中国居民个人储蓄余额高达41万亿元。

显然,中国投资市场“不差钱”,差的是制度建设。一些论坛嘉宾说,在证券现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证券衍生品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业近7年,目前却仅有沪深300指数期货一只品种。而其较高的投资门槛,则将普通投资者拒之门外。

作为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更为稳健的债券市场,实际上并未对老百姓彻底敞开大门。胡汝银举例说,目前个人投资者不能投资银行间市场的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 (下转三版)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