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企业文化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感染力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高企业内部管控水平、增强企业软实力、实现强企梦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就日趋密切,两者之间的相融性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就自然而然地融进了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增强企业软实力。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较有代表性的论述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企业规范、经营模式等管理文化的总和。也就是说,它涵盖了企业发展战略、人才战略、经营管理、制度建设、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市场营销、品牌战略、宣传教育、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管理体系,而且这个体系又分为精神、行为和物质三个层面。精神层面如共同目标、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管理理念、经营理念、道德理念、服务理念、人才理念等;行为层面是指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经营规范,即制度文化;物质层面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如员工的福利待遇以及企业的激励政策、人文关怀等等。
文化贵在交流,文化是人与人相处的桥梁和纽带。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搭建思想沟通的桥梁,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在管理层和员工之间编织“纽带”,这种穿针引线式的沟通,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又是文化磨合与融合的过程,其结果是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和管理文化的不断升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创建新的载体,通过形象宣传、视觉艺术、媒体造势、理念导入、品牌推广、廉洁教育、文体活动等立体展示,塑造和培育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起到统一意志和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就给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内涵,拓展了新的空间,丰富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宣传教育的形式,反过来又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并深入人心。
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关键在于把立体的企业文化形式如头脑风暴、主题演讲、对标管理、品牌建设、专题研讨、主题征文、职业规划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融汇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把企业文化的理念通过形象化的手段和方式传达给员工,在员工的心理上容易引起共鸣,在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能形成某一企业独特的制度文化、经营文化、廉洁文化、行为文化、品牌文化、营销文化以及形象文化等,并落地生根,真正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的文化。这些精神文化一旦落地生根并被全员所认可,就会像精神催化剂,很容易裂变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产生推动事物发展的正能量,就会起到调动和激发全员工作热情的爆发作用,鼓励员工为追求强企梦想、实现个人价值、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而努力拼搏。所以说,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二者的相互融合与优势互补,不仅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密切联系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而且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和开展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在培养员工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等方面,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平台,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效。
企业文化建设能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理念体系,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系统的文化理念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丰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增强感染力,拓宽思路和思想政治工作渠道。
如果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定位是为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搭建思想沟通的桥梁,是企业实现宏伟愿景的组织保证,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在制定如何打造“百年老店”的发展战略时,则会从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角度去进行文化设计,并出台一系列激励性政策,既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又会给以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留住人才,即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企业提出的“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员工”、“发展企业,幸福员工”等“和而不同”的企业发展观,就是新时期企业和谐发展的人文关怀。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只有以人为本,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方法和模式,自觉与思想政治工作相融合,用文化建设持续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本观不断地凝聚人心,就一定能实现企业做强做大的宏愿。
(颜薇 颜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