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5月24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走山路 沉醉樱桃谷 那山 那路 那人 一只鸟儿离我而去 太白古树 如何教育孩子 再读鲁迅先生 简单的幸福 醉倒在春天里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08

再读鲁迅先生

·黄冰·

鲁迅先生离开人间已有七十多年,在这大半个世纪的光阴里,世界的面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在如今一片喧嚣的世界里,鲁迅先生的煌煌巨著,仍有众多读者徘徊其间,感受那超越时空的憾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先生一枝如缘巨笔,塑造了诸多不朽的经典形象,他们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一样,身上有着太多人性的弱点,因而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像是浏览自己灵魂的病历报告单。也许有人并不认同先生的结论,可事实胜于雄辩,凡有国人聚集之处,总有少数人心中潜伏着虚伪、冷酷、固执、麻木、愚味等传统病毒。尽管暗流涌动,表面却是一团和气满面春风,这就是国人的双重性格。

鲁迅先生的杂文成就有目共睹,他的文章大多篇幅不长,正像一柄异常锋利的匕首,毫不留情地解剖国民灵魂深处的病根,读之真令人心惊胆颤,默想在身处的一方场景,我是否也有这样的症状。鲁迅先生曾说暴君下的臣民比暴君更暴,因为暴君有时还想博一个仁爱的名声,不愿为之太甚,臣民们却只愿将不幸降在他人头上,以满足渴血的欲望,他们一贯“拿别人的苦痛作赏玩,拿残酷作娱乐,自己的本领却只是幸免”。先生针对的是封建专制下的臣民,可叩心自问时至今日,这种阴暗的心理可曾根治?回答是否定的,身边总不乏过河拆桥落井下石之人。

鲁迅先生对专制制度下涌现出的各路英雄,也作了无情的解剖,被传统教科书反复美化的明末义军首领张献忠,曾立马川中意欲以此逐鹿中原,后听闻李自成在燕京建立大顺政权,满清铁骑又即将席卷而来,张献忠感到一切希望都已破灭,“开始疯狂地屠杀,在自己毁灭之前,先毁灭身边的一切”,这是中国古代军阀面临败亡时的共同选择。可主流媒体对此是矢口否认,总是一如既往,极力强调农民起义领袖的崇高和正义。几年前在四川某地出土了一块八大王的七杀碑,“天生万物以养人,人却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可谓杀气冲天,由此,更加验证了鲁迅当年一针见血的论断。凡人自然不会具备这么大的破坏力,充其量也就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往往是在美妙的梦幻底色被现实曝光之后。

自古迄今,中国大地作家艺术家层出不穷灿如星晨,可思想的智者又有几人?孔孟老庄韩非诸人,似多注重修身治国之道,尚不算“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那么还有何人?近现代除了鲁迅先生外,王小波先生大体也算一位。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像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培根、柏拉图那样的哲人?一言以蔽之,这皆拜封建专制所赐,当时的统治者非常害怕民众成为“会思想的芦苇”,他们希望普天之下的草根最好都是沉默的羔羊,为此自小就大力给其灌输忠君报国的思想,如此,其统治自然稳如泰山。对偶有独立思想者血腥扑灭,康熙年间有一人忽发奇想,说人的思维来自于头脑(有别于孟子所说的心之官则思),这还得了,立即被官府判斩立决,惜哉痛哉!

在今日的天空下重读鲁迅先生,“朝花夕拾”思想的羽毛,我们瞬间变得庄严肃穆,沐浴在先生忧愤的字里行间,如同一次彻底的治疗过程,许久,自我感觉甚是良好,合上书卷。再度行走在滚滚红尘,各种刺耳的声音依然响彻云霄,内心却始终平静如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