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情花草亦丈夫
文/王如明
我喜养花草,喜欢得发痴,这也许是祖辈的遗传。
上世纪五十年代,贫穷的农村人忙着土里刨食,多数人根本不会去养花。可爷爷不,他让贫穷凋敝的农家院落满院生辉,那嫣红的海棠,粉红的凤仙,金黄的秋菊,怒放的蜡梅,把我家院落打扮得楚楚动人,也亮丽着我的眼睛,芬芳着我的童心,雕塑着我的灵魂。
后来进城上学、支边下乡、参军入伍,我都千方百计在身边养盆花,即便是饿肚子。当新兵时养花曾被人讪笑,我不予理会;后来提干、家属随军,我便放肆地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莳弄起花草来。门口种植美人蕉,屋内养着秋海棠、紫罗兰、含羞草、玻璃翠、令箭荷花……满满当当,却满屋馨香,满目青翠,令人陶醉。这时有人朝我说:“大丈夫弄什么花草!”我说:“养花人是性情中人,性情中人才是大丈夫!不爱花,不爱美丽鲜活的生命,不是莽夫,便是愚氓,谈何大丈夫!”这也勾起我的联想:不论什么时代、不论什么地方,为什么总会有人干出“清泉濯足,花上洒浑,焚琴煮鹤”的蠢事来,还不以为然,不能不让人嗟叹!
但多数人还是喜欢花草的,一是生活需要,二是心灵需要,三是人天性使然。因为养花首先可以美化环境,户外养花美化了公共环境,室内养花美化了办公环境、家庭环境。养有花草的环境使人多了一份情趣,少了一份无聊;多了一份优雅,少了一份粗俗;多了一份灵动,少了一份愚笨;多了一份温馨,少了一份冷僻。在优雅的环境里工作,人不易疲累;在温馨的环境里生活,人可放松身心。上班时办公室有花草,下班后家里馨香动人,这些花草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葱茏清翠,望着它们,疲劳顿消。看书乏了,笔耕累了,起身莳弄一番花草,欣赏它们娇美或雄奇,香艳或朴拙,沉稳或疏放的身姿,不知不觉就来了精神。退休以后更是精心料理这些花木小草,还可以培植各种花木送给邻居、同事、朋友,那也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养花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可以陶冶性情,启迪心灵。当我烦躁时,多看几眼花,心便沉静下来;当我郁闷时,赏花阅草,心便通达起来;当我萎蘼时,看看那不屈不挠、生机盎然的景象,使我幡然憬悟: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灰心丧气,都应当有点精神,不然就不如一棵小草!何况,养花、爱花的人常能体味到“梅令人坚韧,兰令人优雅,菊令人疏淡,莲令人高洁,海棠令人幽思,牡丹令人豪放”……就连一株小草,也能给人启迪和力量。艺花可以邀蝶,置景可以观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水一心法,一石一禅心。你可以在艺花弄草中进入禅的境界,听见佛语,观见佛心,体悟世界的博大和禅的美妙精深,不知不觉间改变着自己,使自己变得通达、虔诚、沉稳、睿智。艺花弄草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纯净心灵、获得哲思,并最终使精神升华的行为艺术,大丈夫又岂能小觑?
当然,对多数人而言,养花的实用性除了美化环境,就是修身养性,有益健康。美好的环境让人心情愉悦,心境开朗;多姿的花草让人神清气爽、精神倍增。在养花中浪漫,在养花中享受,在养花中怡情逸兴,延年益寿,是老年人的上乘选择,也是青年人调息身心的重要手段。养花丰富了生活,也彩绘了人生,若能在养花过程中进入到天人合一、花我相融的境界,不是超凡入圣,胜似超凡入圣。这时的人变得极其纯粹,极其空灵,其美妙笔难形容。一生养花,人身心健康收益多多,爱自然、爱美景、爱养花的人,将自然美景浓缩于一室,也将自己融入自然,心中便有了气象,人的气质,人的形象也均会改变,此乃大幸也!吾有陋诗曰:“钟情花草亦丈夫,不薄天恩感一心,来世若能转轮回,愿作秀木跻莽林。或如红柳御长风,或作小草添绿茵,或似秋莲芳菲尽,只留清气壮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