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7日

陕西工人报工报视线 解读《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新规 峡谷里的水文站 新一轮户籍改革如何稳步推进 最美农民工许永红

当前版:第A3版:工报视线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工报视线
03

善举“震撼大山”

最美农民工许永红

南郑县碑坝山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近日,笔者再次深入到南郑县碑坝镇坝溪村,对最美农民工许永红进行了采访。

许永红,今年47岁,是坝溪村瓦厂组众多村民中的普通一员,是一位依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富裕起来的返乡农民工。上世纪80年代初,刚从学校回乡的许永红,看到村里的人们背着火辣辣的太阳土里刨“金”,艰难坚守着清贫日子,心中暗暗萌生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他怀揣几十元钱率先学做药材收购生意。走东家,串西家,收杜仲,收魔芋,哪样值钱就收购哪样。今天赚几元,明天赚几元,每天起早摸黑,挨冷受冻,风里雨里辛苦奔走,心里却乐得像花儿一样。1985年秋冬,他手头有了一点钱,他便外出考察,在一家大型魔芋精加工厂谈好产品订购条约后,在村头办起了魔芋产品加工厂。当时,很多人还沉侵在“斗私批修”的惧怕中,有好心人直言不讳地劝他不要莽撞行事,他却认为,国家既然开放政策,只要不偷不抢,正当做生意挣钱生活,就不怕。

许永红就是凭着“牛犊”的勇气,把一个小小魔芋加工厂办得红红火火,短短的5年时间,一举成为村里的首个“万元户”。后因与他签订购销合同的魔芋精加工厂设备问题停止生产,使他的加工产品受到局限。在此情况下,许永红果断放弃了魔芋加工行当,另谋他业。当他看到木材生意火爆时,毅然跑遍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等地,顺顺当当做开了木材生意。之后,又到湖南怀化市继续做木材生意,历经18年的拼打,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老板”,并安家于湖南怀化。

2011年,当他回家探亲看到陕南大山深处的家乡,连一条像样的山路都没有,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思索后,决定回家投资修通村道,彻底解决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他给妻子做工作,妻子说:“你做好事、做善事,利人利己,我不阻挡,可是,在那样的大山区,没有人能修一条路,你要回去修路,要多大投资,要多长时间?”许永红说:“不要紧,我一年修不通,就修两年,两年修不通,就修三年,我就不信修不通一条路。”于是,他立即找村组干部交谈了自己的修路设想。

在线路勘测时,看到好多地方不是深沟,就是悬崖,线路长达6、7公里,工程量很大,投资大约百万元以上。而且,修路沿途占田占地、毁坏山林树木是一个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正式放线的头两天,许永红和村组干部一道深入农户,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只要能顺利开工不影响修路,我该赔多少钱,就赔多少钱。”话说到这份上,许多乡亲主动提出把土地让出来修路,不要一分钱的补偿费。自2011年10月开始动工,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就修通长达6公里的主路,之后,他还把支线修到了每家每户家门前。为了修路,他天天吃住在工地,风雨泥泞亲自现场指挥,抓进度把质量环环紧扣。修路期间,他住的是临时的工棚,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通夜睡不好觉,吹风下雨更不用说了。有时候,自己还要挽衣扎裤抬石头、修机械。

村民说:“修路期间,他没有回过湖南的家,一年多的时间,吃的苦、受的累,可以说没有哪个人能够受得了!他出钱又受气,为了检查修建情况,轿车轮胎跑烂6个,妻子也与他天各一方。他不知图个啥?”为了修路,他却说:“不要紧!只要我把家乡的路修好了,啥事都好说。我不图啥。图的就是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再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红江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在这里。开发红色旅游,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没有路咋行呢?”

在村里的一处山坡路上,村支书刘良成指着宽阔的新路道边十多幢新楼房,兴奋地说:“许永红就是我们这个村的圆梦人。路修到哪里,村民就在哪里修起楼房。据初步统计,路修通以来,农户已购置小客车、各类货运车15辆,路完全修好后,全村至少还要新增10余辆车……”村主任袁维军说:“无偿投资一百四十多万元。这在我们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一件大善事!”

离开坝溪村时,在红彤彤的夕阳下,许永红,一个山村圆梦人的影像就像坝溪村的山峦一样矗立我们眼前,“最美农民工”即刻印在了我们心里。 (张青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