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紧抓机遇完善机构强化制度建设 打造精品力作彰显“工”字特色
省总力推全省职工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收效喜人
本报讯 我省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已具规模的现代文化,在这块土地上开展职工文化,发展企业文化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近年来特别是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陕西省总工会精心谋划、整合资源、完善组织、健全制度、创新机制、拓展平台、延伸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打造以“工人、工厂、工会”为主体的“工”字牌职工文化发展路径,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省的职工文化建设走上了有组织、有制度、有队伍、有平台、有内容的轨道,彰显了工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最近在全国工会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省总副主席张仲茜系统介绍了我省工会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完善组织机构,凝聚和壮大职工文化艺术队伍。我省职工文化工作的基础不错,近年来省总以职工文联、职工体协为依托,借助党委政府的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的热情参与,大力完善职工文化组织机构,推动职工文化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发起成立了“陕西省职工文化艺术联合会”,下设作协、书协、美协、戏曲协会、企业文化研究协会等八个专业协会,聘请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刘文西、吴三大、雷珍民等著名文学艺术专家担任各协会的名誉主席,将分散在各地各行业的职工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团结在职工文联旗帜下,有效调动了职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2011年,职工作家协会举办“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七十周年之际举行颁奖仪式,职工作协名誉主席陈忠实、贾平凹等名家为获奖作者颁奖。2011年职工文联组织了文艺调演、文艺采风和书法美术摄影展。在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上,我省参加了艺术节的全部赛事,七个艺术门类共获得金银铜奖16个,首次取得了“满堂红”的优异成绩。职工音乐家协会邀请指挥大师严良堃先生在陕西举办了“西安合唱指挥培训班”,为职工合唱艺术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省职工文联及各专业协会已成为陕西省文联最活跃的骨干会员单位,15位成员担任省文联委员,其中5个专业协会主席为省级专业协会副主席,建成10多个全国文化艺术创作基地,为职工文化提供可靠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撑。
加强制度建设,丰富职工文艺工作者和企业文化发展载体。省总主动谋篇布局,坚持机制创新,推动职工文化健康发展。2012年,全总等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职工开展创作实践活动。他们以此为契机,先后与省委宣传部、文化厅等部门制定《陕西省“职工艺术家”考察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陕西省“职工艺术创作基地”考察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与国资委、文明办、文化厅等部门制定《陕西省企业文化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与省职称改革办公室协调,疏通了为职工艺术家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渠道,制定了《关于推荐职工艺术人才参与陕西省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定办法》,为职工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拓展了空间,极大地鼓舞了职工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同时,还建立并开通了《劳动者艺术网》,日点击率达数万次,为“工”字牌文化的打造建立了新的平台。
打造精品力作,扩大先进文化影响力。近年来,陕西省总以推动“职工文化精品化,精品文化大众化”为目标,出版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和我的祖国”——陕西省职工书法美术摄影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集》、《舞动的心灵》、《澄合矿业杯——陕西省职工书法美术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集》、《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作品创作大赛获奖作品集》等一大批文化成果,省委书记赵正永同志亲自为优秀作品集作序;西安小寨工人文化宫在拍摄多部《都市碎戏》的基础上,紧跟影视文化发展方向,推出了以《弦板悠悠》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微电影”;众多文艺作品和文化成果喜获全省和全国各类大奖,GB2312《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已被陕西省列为“社会科学艺术项目”、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并通过了方正系列字迹字库的技术评审;同时扶持闫前进、何冀敏、李红林、晏凤梅等多名职工艺术家举办个人展览、个人音乐会、专场讲座、出版作品集等,在全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
彰显“工”字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陕西省总深知发展职工文化必须紧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融职工文化于当地的大文化之中。省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三强一富一美”西部强省,将文化强作为三强之一,也是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发展目标。省总和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国资委、省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建国60周年“祖国颂”——全省百万职工大合唱、“厂歌嘹亮”——陕西省企业文化展示、建党90周年书画展、文艺工作者深入职工创作实践活动。与省电视台共同策划举办“劳动者奥斯卡”特别电视节目,与省委宣传部等八家单位组织的全省社区群众广场舞之星活动,引燃了群众性广场活动的高潮。而每年组织举办的职工排舞比赛、职工象棋比赛更是以水平高、影响大、社会反响强烈,已经成为全省职工文化的形象品牌。
在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省总坚持立足企业、以人为本,发挥职工群众主体作用,把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职工的参与度和认可度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标准,千方百计让职工成为主角,“接地气、添灵气”,滋润职工心田,在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中彰显出“软实力”的巨大力量。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