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2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追逐幸福 泊 土豆花开 麦子的重量 人味·桃味 市匠表叔 古代的冰淇淋 旧书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人味·桃味

文/王正华

“桃吃饱杏伤人,梅李树下埋死人”。这条古训出自何时、何地、何人之口?已无法考究。反正是从爷爷那辈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我,我又在教育我的儿女……几代人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一直到前几天,北京卫视台“养生堂”栏目的营养专家们还在对亿万电视观众孜孜不倦传播呢!可见古训的实践和正确性所在。

桃树多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分布在浙江、江苏、陕西、山西、山东、甘肃、河南、北京等地。因其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所以,易栽培管理。据资料记载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桃的分类大体为水蜜桃、蟠桃、白桃、雪桃等。味道甘酸,营养丰富,可补气益血,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现代科学发现,桃核更具有多的医用价值。

我偏食桃子是源于在乡下念小学时,被桃香诱惑、熏陶和感恩桃肉对生命的滋润。学校处于村子西口约200米,一墙之外南傍乡间便道,北为广阔天地,西临近百亩桃园。一渠穿园而过,透亮、沁凉的渠水由东南山下朝西北缓缓流淌,为桃树的生长、开花、结果准备了充分的养分和水脉资源。同桌祝有为家的桃园离学校,离教室的距离近在咫尺。桃熟时节,他家的桃味首先随风飘到学校,弥漫进教室的角落。吸一口全身心舒坦。好事和贪婪的同学争先恐后往窗口的位置上挤,为的是能早些呼吸桃香,多对桃香的占有和享受。叽叽喳喳的骚乱,惹得老师心烦。“命令”我们坐在前边的同学把朝桃园方向的窗子通统关上,以求课堂的安静,或者不停地更换座位,以示公正。我的个子小,怎么变位置都是靠近黑板,必须打开门窗,近水楼台先得月,浓浓的桃香入鼻入肺,真奈得天独厚的快活……

后来进了大城市,再后来到了雪域高原,想桃子吃不到桃。惟独那桃味始终藏在心底深处不会遗忘。近些年不知何故桃多起来了,桃个特大,品种繁杂口感差。(像有为家的那种东西已多少年鲜见)硬桃放一月四十天不软,只可观赏,不能食用。软桃桃皮萎缩成了老太婆的脸,桃肉“筋道”如胶,吃在嘴里淡似凉水或箩卜、木头一般……爱吃桃爱买桃的我次次购买,回回上当。后来发誓不买桃!但嘴馋经不住别人的宣传,这天买了,又意想不到的后悔……

周日去农贸中心顺路果品市场时,好奇地发现一老者用自行车推着两筐艳丽的水蜜桃,趾高气扬边走边叫卖,可市场并不买他的账,问者多买者寡。我想原因至少有二:一是桃市的价格普遍是每斤2——3元,老者开价5元还不让挑拣;二是人们习惯性质疑桃子是否注入进色素、香精?我玩笑说:“先尝一个,好吃买一筐。”误以为遇到城管,老者艰难地笑了笑,推车想跑。我出示证件他才相信是媒体从业人员。放心地撑好车子递过桃让我鉴赏。贴近鼻子闻闻,不错!是久违了的桃味,浓郁的醇香,纯正的甘甜,沁心入脾。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口袋所有准备买菜的钱称了八斤二两。接着围绕桃的话题和老者聊了许久。知其生活艰辛,务弄桃痴心,相貌和年龄差之甚远,是地道的老诚人。最后两人约定他明天还来,我明天还要引朋友来买的更多……谁知再也没有找到老者。

吃着老者的桃,脑海里闪现出“有人味才有桃味”这话,几个简单的方块汉字是他真实的人生观和朴素的辨证法。也回答了自己心存已久为啥总吃不到好桃的疑虑。所谓“人味”不就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与起码要求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