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文艺大叔”捏个“默多克”仅10分钟
蓝白相间的围挡,高大突兀的机器,震耳欲聋的噪音,扑面而来的灰尘,满身汗水的工人……建筑工地总是给人一种喧嚣烦躁的感觉,怎么也与“文艺”二字沾不上边。然而在南京,却有一个“工地文艺大叔”火了。而这位文艺大叔今年49岁,是湖北人,名叫陈道慧。
陈道慧的泥塑作品,粗糙中自带一股不羁,简单中蕴含一份细腻,给这个急匆匆向前冲的城市和人们带来一丝“慢一点”的温情和诗意。近日,记者前往陈道慧的工地进行了探访。
现场创作 10分钟捏出“默多克”
近日,记者专程来到南京,在虎踞路南京市第四中学对面的隧道施工工地上,找到了“工地文艺大叔”陈道慧师傅。
今年49岁的陈师傅老家是湖北天门,来南京不到三个月,现在工地上负责清扫泥土。由于是隧道工程,工地上堆满了挖上来的泥土,休息时无聊的陈师傅便就地取材,做起了泥塑。
只见陈道慧抓起一大团泥土,就着工地上的自来水和了下,然后团成个圆柱稍微压紧实。手掌在上下左右拍一拍,国字脸的轮廓就出来了。再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在脸三分之一处一捏,二分之一处一提,五官的大概位置也就确定了。
“眼角和鼻梁是脸部最低和最高的地方,雕塑不像画画,它是立体的,所以要更难。”陈师傅介绍说。他准备捏个默多克,因为前几天正好在报纸上看到过,还有点印象。
10分钟后,“默多克”出现在南京街头,不过,“默多克”头上戴着陈师傅中铁四局的安全帽。听到记者说“蛮像”,陈师傅扔掉随手捡来当雕塑刀用的木棍儿,拍拍手上半干的泥土,满脸自豪。他还告诉记者,默多克是外国人,捏起来不太熟练,如果是一般的泥人,5分钟就能搞定。
曾专业学画画 马路成他工作室
因为陈师傅的“工作室”就是马路边上,每次创作都会引得不少路过的行人围观。40来岁的南京市民王师傅骑着摩托车边走边看,差点造成交通事故,他索性把车停在一边,掏出手机来拍照。李女士的奶茶店正好在工地旁,“天天做,天天有人看,大家都觉得挺有趣的。”
来工地工作才一个多星期,陈师傅已经做了十几个泥人,连包工头都忍不住打趣地说:“别把工地上的泥巴都用完了啊。”工友们也调侃:“要不要下次用水泥渣滓和点水捏个试试。”
工地附近的马路还是陈师傅的作品“展厅”;不少开车经过的人都会特意停下来拍个照。前天做的泥人放在邮局门口,今天去看却在惬意地“喝牛奶”旁边不知是谁放了个牛奶瓶,连吸管都有。
陈道慧说,年轻时,他曾是美术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素描、国画样样在行。他在葛洲坝电影院放过电影画过海报,也在老家帮村民画过中堂画和老人遗像,自己还开过餐馆当过包工头。如今,他和老婆一起来南京闯荡,与十来个工友蜗居在狭窄的宿舍里,不变的是对画画的坚持。
陈师傅天门老屋的墙上,他画的张曼玉的画像还在。在他的裤兜里,则揣着一张大型雕塑的草图,“希望有一天能做出来,到时候你们要来看哦。”他说。
(李元 熊波)
工地上的“文艺大叔”陈道慧和他捏的“默多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