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28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梦想在奋斗中变为现实 西安城 姚雪垠和《李自成》 快乐角度 延长,延长!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08

西安城

·李永安·

我们家过去住在西安北城墙根下一条细细的小巷里,出了巷口,就是西安城墙,几十年来,我与西安城墙岁月相伴,几乎天天在古城墙下经过,古老的城墙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弹痕

西安城墙建于明朝洪武三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我难忘的是小时候,父亲经常拉着我在城墙根下散步,边走边给我讲西安城墙的历史故事。有一次,父亲带着我走到北门外的护城河边,他指着城墙外墙砖上一个个的坑说:“那就是一九二六年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城时留下的弹痕。”父亲给我详细讲了那次围城战斗中,西安城墙坚固无比,被刘镇华的镇嵩军十二万军队围攻八个月都未能攻破。当时,城里的守军只有一万余人,在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丞的带领下,浴血奋战,死守城池,最后取得了西安城保卫战的胜利。在这次围城战中,西安有五万军民饿死或战死,父亲深情地对我说:“永远要记住西安城,它承载着西安的历史。”父亲的这些话,至今难以忘怀。以后的岁月中,我不知多少次看着西安城墙上的累累弹痕,多少次来到埋葬围城战中牺牲者的西安革命公园,我从心里更加崇敬和热爱这座古老的西安城。如今父亲早已去世,他老人家肯定是做梦也想不到西安城竟变得如此雄伟和美丽。

老院

在我的记忆里,西安城里值得想念和回味的是那些老街老院。那时候,站在西安城墙上,向下看去,只见一片片的灰色瓦房映入眼帘,静静的一个个四合院里,有石桌,有老树,有水井,有房屋,在我的印象中,我家住的院子里,有门房、过厅、厦房、上房,窗子是方格形状的,糊着薄薄的白窗纸,上房和门房的屋门是一扇一扇的格子,门上刻有花卉和人物故事,厦房是大木格窗户,两扇黑漆小门,无论是上房厦房,屋顶都很高,宽敞舒服。记忆很深的是老院的水井,井口不大,用青砖砌成圆形,井口上边架有一个带把的木制圆轱辘,上边缠满了绳子,提水的时候,只需将桶绳一松,轱辘就飞快地转了起来,只听嗵的一声,水桶就到了井底,从上面向井底看去,只能看见一团黑亮亮的水,打上来的井水又清又亮。我问母亲,井水能喝吗?母亲告诉我,咱们这里的井水是苦的,不能喝,只能洗洗衣服。到了炎热的夏天,水井成了天然的冰箱,院里的人将西瓜和食品放在竹篮里,用绳子吊在井里边,起到了保鲜作用,从井里捞上来的西瓜吃起来又凉又甜。我问母亲,那过去西安就没有甜水井吗?母亲说,“有,过去老西安在西城门的瓮城里有一口甜水大井,有四个轱辘,八个大桶,不停地往上绞着水,咱家过去经常买西门瓮城的水喝,那水又清又甜,好喝的很。”以后,我到西安城西门的瓮城里,在东北角的一颗老槐树下,见到了这口大井,井上立着一架十字井架,井架的四头有四个木制轱辘,据说此井深16米,口径1.6米,开凿于清康熙初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旁边还立有清道光年间的一通石碑,上刻“井养无穷”四个字。看着这口滋养了西安城人民数百年的老井,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仿佛又看到了老井日夜不停地吸水拉水,马啸啸车辚辚的热闹场景,老井啊,老井啊,你是西安人心中的宝井。

在西安城的老院里生活,感受很深的是这里没有一点封闭感,绝不像现在住的楼房,家家户户被防盗门包得严严实实,在老院里,邻里间相互帮忙,相互倾诉,相互包容,犹如生活在一个融洽的大家庭里,。记得我家住的院里有一颗老槐树,粗粗的树干,浓密的枝叶,向四周延伸着,宛如一颗绿色的大伞,遮盖着小小的院落。到了夏季的傍晚,院里的邻居们围坐在树下聊天,一天的疲劳一扫而光。我们这些孩子们排成两队,玩起了游戏,大家唱着:“城门城门几丈高,八十八丈高,骑马带刀,让我小孩过一过……”,玩的累了,渴了,才各自笑着,喊着跑回家去。每逢过年过节,老院是最热闹的时候,过年的前些天,院里的邻居就开始扫房,洗涤被褥,蒸蒸煮煮,开始备年夜饭,最讲究的是蒸花馍和蒸碗了,有豆包、枣糕、虎头馍、花鼠馍、三角馍、蒸碗有条子肉、粉蒸肉、梅菜扣肉、小酥肉、黄焖鸡、八宝甜饭。那时,家家户户还备有一个小缸或木箱,来储存过年的东西。到了过年那天,院子里家家人来人往,欢声笑语,沉浸在年节的幸福之中。

在西安城的老院里生活是值得回忆的,记得一九九三年我们家院子拆迁改造的时候,院里的老人们既喜悦又留恋,他们仔细看着住了几十年的老屋、门楼、老井、槐树,仿佛心里有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情感。我至今都十分怀念西安城里那些传统美丽的老四合院。

月色

我在西安古城墙下生活了几十年,傍晚的时候,我都要去城墙下散步,古城墙的傍晚是迷人的,我站在护城河边,凭着一排排青石护栏,远远望去,古城墙雄伟的身姿笼罩在淡淡的夜色中,河边树木郁郁葱葱,护城河里水平如镜,尤其到了月光如水的夜晚,月光静静洒在西安城墙的箭楼上,洒在城墙的垛口上,细细的看着箭楼、角楼、城墙、树木……好美的一幅夜景图啊。平静的夜晚往往能带来难忘的回忆,我在西安城墙下散步,就想到了童年的时候,在城墙上放风筝,滚铁环,在护城河里捞小鱼,站在城门楼下看成群成群的飞燕在空中围着城墙的箭楼飞来飞去。让我记忆很深的是出了巷口,在北城墙根下,有几个剃头担子排成一列,一块方方的镜子挂在城墙上,担子的一头是个半高的木凳,凳子下是一层层小抽斗,放着理发工具,凳子的另一头是个木架子,架子上放着毛巾和肥皂,下边是一个小火炉,上面架着一个黄亮黄亮的铜脸盆,既简单又实用,有许多老人喜欢在这里晒晒太阳理理发。到了阳光明媚的日子,城墙根下更是热闹,有下棋的,玩牌的,尤其是秦腔自乐班唱戏的,更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了西安城的和平门,秦腔自乐班一摊一摊的,秦腔业余爱好者纷纷登场,你来一段《辕门斩子》,我来一段《五典坡》,其乐融融,让人不胜舒畅。

记得一九八二年,我在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的时候,给我们带历史辅导课的老师来自外地一所名牌大学,我们一起参观了西安城墙后,他深有感触地说:“你们的西安城太了不起了,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历史和文化底蕴太深厚了,值得你们永远学习和珍惜。”老师的这句话,我至今深深留在记忆里。

生活在西安城是一种幸福,我每天与古老的西安城息息相处,享受着西安城的恩泽,感受西安城的融融亲情,我与西安城紧紧融在了一起。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