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别让留守儿童的安全失守
6月26日13时许,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生米镇文青村发生一起悲剧。3个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旁边玩耍时溺水身亡。由于当时没有人路过,直到一位5岁的小男孩浮出水面才被发现。事发后,辖区派出所和当地生米镇展开调查。
又是一起留守儿童的安全悲剧。同胞三兄妹同时溺水身亡,对于涉事家庭无疑是晴天霹雳。透过此类悲剧的一再重演,如何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呵护,已成为亟待社会关注和思考的民生话题。
留守儿童溺亡折射监护人责任缺位。应该说,爷爷患病在床,奶奶年事已高、父母打工在外,正是监护人监护能力和责任的缺失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尽管监护不力不无谋求生计的被迫无奈,但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绝对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父母离乡背井图什么,打工挣钱又为了什么?笔者无意指责孩子父母的不负责任,他们的伤痛可以想见,只是想提醒各位家长,在寻求生计门路的同时,必需把孩子的生命安全作为第一考量,否则,宁可选择就地务工。
留守儿童溺亡也拷问政府监管缺失。也许,我们无法把三个孩子遭遇不测与政府的监管责任直接扯上关系,但面对村庄“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儿童“留守化”的社会现实,的确造成了一些地方对农村行政管理和治安保护的工作盲点。如何打造留守儿童“安全岛”,应当列入农村基层政府重视和研究的议事日程。就“6·26”悲剧而言,透过溺亡孩子家属对“以前这水塘就发生过溺水事件,幸好溺水者被人成功救起,事后没有人进行安全教育,也未在池塘边设置警示标志”的表述,我们不能不从悲剧的偶然性中看到事件的必然因素。这应该引起当地乡村的反思。
留守儿童溺亡更暴露出安全教育短板。其实,活泼贪玩原本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而结伴戏水又往往是他们嬉闹玩耍的去处和乐趣,尤其是盛夏的周末和假期。由于孩子涉世未深的经验缺乏,加之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的不足,安全风险随时存在,而溺亡悲剧的发生就在顷刻之间。因此,我们在切实加强对孩子安全监护的同时,莫忘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和应对风险的教育。比如,告诉儿童尽量不要到河畔池边玩耍,尤其是不要在远离监护人视线的水域游泳戏水;发生同伴溺水时要大声呼救,向成年人求援,千万不要盲目进行施救,即使援救也要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前提等等。学校、家长都要注重对孩子进行效果提醒和引导,每一个成年人在发现孩子独处玩水时,也要及时予以规劝和警示。
据全国妇联的最新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儿童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谋生打拼的动力和支柱,更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让他们远离危险,是包括每个家长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孩子无奈留守农村,我们更有责任留住他们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