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稳中趋好
本报讯 “上半年我省生产总值6777.73亿元,增长11%,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虽有所回落,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8位。其他指标增速也居全国前列,工业增速居第7位、投资增速居第1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5位。”
7月24日上午,陕西省统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言人副局长张晓光表示,上半年我省尽管经济增速小幅回落,但总体来说比较平稳,稳中趋好。全省经济总体处于较快增长的合理区间,在全国属于较快发展省份。
从三大产业来看,呈现“农业生产稳定,工业生产趋稳,服务业增速加快”态势。在能源工业遭受较大影响的情况下,装备制造工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加快,前六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在13-13.5%之间平稳运行。服务业增加值2544.78亿元,同比增长9.2%,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来看,呈现“投资持续增长,消费总体平稳,外贸快速回升”态势。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三星芯片项目完成投资53.16亿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6%,与一季度持平。值得注意的是汽车的销售好转,上半年,全省汽车销售34.77万辆,同比增长43.1%。
面对民众对“二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的关注,张晓光表示主要由两方面因素造成。从外部条件看,全国经济回落导致外部需求减弱。我省工业结构主要是以能源化工为主,煤炭等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陕西经济增速。其次,从我省情况看,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导致了经济增速放缓。据调查,6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停产企业达到407家,企业生产利用不足。二季度企业生产发挥程度处于正常水平的占71.8%,低于一季度0.8个百分点。
“增长速度的适度下滑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张晓光认为,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如房地产调控,反对公款消费的八项规定等对短期增长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增速的适当回落为更好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发展留出了空间,对长期发展非常有利。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上半年,我省财政收支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城乡居民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44.5%,较上年同期42.4%提高2.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下降2.1%。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4.2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11.9%,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可以说,我省上半年经济运行体现了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双兼顾。 本报记者 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