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梦想揣进怀里
·桂兵·
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每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愿望,最终汇聚成整个民族的强盛梦。解放初期,无数劳动者用双手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追梦之旅,唱响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主旋律。
和许许多多胸怀强国梦的年青人一样,我的父亲辞去了上海绸缎庄学徒的工作,穿上军装,离开家乡,抱着定要国家旧貌换新颜的决心,加入到建设崭新社会主义国家的追梦行列,成为西北建设大军的一员。从南到北,从城市建设到三线工程。从建造西安第一座人民大厦开始,年青的建设者们一次次辗转于简陋的工棚和临时宿舍,留下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崭新的高楼。
一直到我的母亲走进那间低矮昏暗的宿舍,父亲才算是真正把根扎到西安了,才算是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同美丽西安的建设梦实实在在地融到了一起。即便是经历过那段让人刻骨铭心的艰难时期,经历过无数的困难挫折,也没有丝毫消耗他们追梦的热情。
父亲做了一辈子政治思想工作,走到哪里都代表着组织。“有困难找组织”,那个年代,政工干部就是大家的主心骨,工作之余,那间破旧的小平房,倒是人气颇旺,常常是父亲擦黑回到家,刚端上饭碗,就有人叩门。不过是些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小矛盾、小纠葛,就连青年职工找媳妇的事情,也巴巴地要求组织出面帮忙。每次来人,父亲都会一边催促母亲将碗筷收拾到厨房,一边应着声去开门,夏天时,就直接用纱布做成的罩子罩住。待客人离去,囫囵吞咽下去,赶紧睡了。倒不是刻意藏着掖着什么,那年月,邻里间谁家炖回肉,满院子都跟着香,大伙的日子就如复制粘贴似的雷同,倒是我们家孩子多,自然要差一些。
越是困难的时候,人们越是需要精神上的寄托,需要通过倾诉,获取些安慰。物质的困扰,挺一挺总会过去的,精神的失落,足以压垮一个健壮的男人。我的父亲、母亲曾经靠着一袋子咸盐,度过一个月没油、没菜的日子。那时候,父亲受到批斗,工资自然是没人给发了。
母亲还在月子里,父亲还是出差了。回来的时候,专门跑到附近的老乡家,用去十块钱,寻到十个鸡蛋。用手帕仔细包好了,放在黑色提包里,走了十几里的山路,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汽车,那个黑色提包就一直稳稳地抱在怀里。母亲拿起一个鸡蛋对着灯泡仔细照照,对父亲说,孵出小鸡,咱就养起来。
当我的母亲还沉浸在久违的感动和欣喜中,恨不得从眼前这十个鸡蛋中,划拉出这个家庭近乎奢侈的未来。“啪啪”的敲门声响起来了,来客期期艾艾倾倒苦水,父亲耐心劝慰,送出很远。过了很久,父亲匆匆返回,从包里取出鸡蛋,费力解开手帕的一角,小心翼翼掏出四个,摆放在空碗里,重新系好手帕,提着消失在了黑暗中……
在我们依靠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新劳动追梦圆梦的前行道路上,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需要来自团队的支持、鼓励。人类从来就不是孤独的追梦者,情感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沉淀成推动进步的正能量。
物质匮乏时,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总是显得那样的简单直接,物质的丰富,却使我们的梦想复杂得不再清晰。经历过那个物资匮乏年代的人,才会理解老人们捡起饭桌上掉落的米粒放进嘴里咀嚼那种近乎吝啬的勤俭。即便是最简陋的物质条件、困顿的生活,都不能磨灭父辈们依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梦想揣在怀里,一路走来,不曾磕着碰着,年老时郑重交给下一代,看着他们一步步靠近。
还记得,父亲喝了酒,用手中的筷子指点着面前一小盘炒鸡蛋,和我们几兄弟说笑,啥时候,让我把鸡蛋吃个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