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骥伏枥 余热生辉
——记工会退休老干部赵延祥
(上接一版)
退而不休 家里成了“第二信访接待室”
虽然是被返聘回单位工作的,但赵延祥没有摆老资格,吃闲饭,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没有把自己当作“另类人员”看待,而是依然兢兢业业,以一个合格工会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孩子们和老伴劝他早点回家休息,不要再忙于奔命了,而他却说:忙了一辈子闲下来不习惯,在工会继续上班能够做一些事情,虽然累点忙点,但身心健康、快乐。
在退休后至今的16年中,赵延祥始终坚持免费为职工提供维权咨询和无私帮助,代写诉状是经常的,遇上不识字不会写字的老职工,甚至连一个据条都要帮忙代劳……究竟接待过多少维权上访职工,他不知道,而他能够具体统计的数字是,直接作为代理人,通过司法途径为职工解决维权问题的案例远远超过了一百起。
赵延祥告诉记者,可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或者从他代理案件的当事人口中或者从报刊上他写的案例中了解到他,纷纷找到西安来,请他帮助维权,其中不仅有西安当地的,更有陕北、陕南、关中等全省各地的人。凡来者,赵延祥都热情接待,认真解答问题,因为身体原因,虽不能一一给他们亲自跑路解决问题,但他都尽力尽心地一一指导他们维权的正确方法。2010年因为身体原因从工会“彻底抽身”,但是回家至今已经三年了,仍然经常有人找到他的家里,向他咨询劳动维权问题,因此使他和老伴常常在晚上九、十点了还不能休息。以至于老伴开玩笑说:“家里成了工会的第二信访接待室。”他回言笑说:“好么,那我就是第二信访接待室主任。”
之所以多年来能够如此积极坚持,赵延祥深有体会地说,有时候帮助一个人,可能就帮助其挽救了一个家庭。他曾经代理的维权案件中有一个职工,名叫杨某,因其被企业除名,父亲被活活气死了,母亲被气成了精神病,妻子因为得了癌症去世,留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上小学。杨某无奈,养了两只奶羊,每天在街头现场卖鲜羊奶维持生计。他为杨某代理的维权官司最后虽然赢了,也得到了合理的经济补偿,但是迟到的维权胜利无法挽回杨某曾经幸福的家庭生活。如果早点得知杨某的情况,早点介入此事,杨某的家庭悲剧就可避免发生。
缘于责任和爱心,已近8旬高龄的赵延祥目前还无法闲下来,笔者日前采访的当天,一边还有人继续找他帮忙,一边他手头还有5个劳动维权案子没有结束,其中1个刚进入劳动仲裁程序,2个进入中级法院上诉程序,还有2个进入检察院申请抗诉程序。
“没有办法,有人信任找上门来,还得耐心热心提供帮助。”赵延祥说,能为职工说一句公道话,打赢一场官司,争取一点正当权利,他也有成就感,心情也会更高兴一些。
好在老伴也非常支持他在退休工作生活中所干的这些事情,逢人到家里咨询请求帮助,老伴端茶倒水,遇上饭点做便饭热情招待,一切服务工作做得积极热情,任劳任怨。儿女觉得他年龄大了,要他多注意休息,尽量不揽这些闲事,可就是管不住他,只好也就随了他。
退休16年 发表维权案例稿件500多篇
在西安市五星街草场巷工会家属院赵延祥所居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里,笔者看到,其中的一间房子被他开辟成了书房兼工作室。房子内,两个简易的书柜子里除了一部分书籍之外,全是他代理过的劳动维权案卷;一张书桌上左边摆满了厚厚一摞他发表的案例稿件样报样刊,右边一大块空闲算是他办公写字的地方,抽屉里是他正在代理案子的案卷,房子一侧墙壁边上堆放的纸盒子纸箱里亦是他曾经代理的案件案卷。
赵延祥指着这些案卷告诉笔者:“我不图名不图利,而是把它们当作我劳动成果的一个纪念。另外,保存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它们作为资料,方便写作案例稿件时使用。”
熟悉赵延祥的人都知道他是很多报刊的一位优秀通讯员。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劳动法规和维权知识,促使他们预防和减少劳动权益被侵害,或者在维护合法权益时少走弯路,因此多年来,赵延祥坚持把在实际中接触的劳动维权案件于终结后,一一写成案例分析稿件,向相关媒体投稿。由于他的稿件质量高,指导性和知识性突出,其稿件曾被陕西工人报、工人日报、中国劳动保障报、民情与信访等中、省、市各类报刊多次刊登。截至目前,他在退休后写作并在报刊发表的劳动维权案例稿件达五百多篇。因他的稿子线索,中央电视台曾派两名记者到西安,他陪同采访,后制作了一期维权专题节目,播出时间长达42分钟。同时,曾经先后多次做客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现场解答观众听众关于劳动法规的疑难问题。这些都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同反响,并受到了广泛好评。
从精神状态和外貌看,赵延祥比实际年龄要小十来岁。对此,赵延祥向记者告诉了他的秘密,退休生活要坚持“四动”:动脑、动嘴、动手、动身,动脑就是要经常思考问题,动嘴就要经常表达,动手就是经常写东西,动身就是要经常散步锻炼。只要做到这四动,身心才会健康,不至于患老年痴呆病。而为这些有所需要的职工提供劳动法规咨询、指导维权方法、代理维权案件,包括坚持每天读书、写稿等,都可在其中不断得到这“四动”。赵延祥笑说:“这样做,于己、于他人、于社会,一举多得,对每一个方面都有好处,所以我做,我快乐”。 (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