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1日
综合新闻
02

为我国航天事业研制最好的天线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所微波天线研究室主任吴养曹

(上接一版)

经过实验、仿真和测试,最终研制出高稳定时延特性和高稳定相位中心的导航运控天线,为导航卫星准确授时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2008年春节期间,二代导航测控天线在执行测控任务前两天,突然出现无源干扰,无法执行测控任务。他临危受命,不畏佳木斯-30℃的严寒,寻找干扰产生的源头,经过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寻找到了产生无源干扰的源头。及时排除了故障,确保二代导航测控设备如期参加测控任务。

吴养曹一直从事卫星、导弹、飞船等航天器跟踪测量天线、通信天线及超宽带天线的研究工作,除在北斗导航系统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外,他在载人航天工程测控天线技术研制等多个尖端领域也有骄人的成绩。他负责船载天馈分机研制,并负责整个载人航天工程测控天线S波段高隔离收发双工器技术攻关工作。经过两年多刻苦攻关,研制的收发双工器性能优异,满足技术指标要求,成功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测控天线中,多次参加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测控任务;在国际首次研制成功的800MHz馈源系统研究工作中,他负责4/6GHz800MHz双频波纹喇叭技术攻关,采用高次模抑制技术设计的波纹喇叭,为馈源系统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S/C双频段馈源预先研究课题中,在国内首次研制出S波段和C波段同时收、发及跟踪的馈源,填补国内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船载C波段环焦天线引导天线,在国际上首次将环焦馈电技术成功应用于小口径宽带单脉冲自跟踪天线,并成功应用于某船载测控系统同频自引导天线,在负责远望三号测量船船载7.3米口径C波段卫通天线研制工作中,实现了575MHz收发跟踪功能,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研攻关无止境。三十九所承担的探月工程二期66米和35米两台深空探测天线,其天馈分机承担波束波导高效率传输技术,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技术,大功率谐波抑制技术,大功率低无源交调技术等多个关键技术。特别是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技术,国际上只有美国公司掌握其核心技术,欧空局ESA所用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也由美国公司研制。为解决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技术难题,吴养曹带领的技术攻关团队,多方收集相关资料,制订出矩形栅格、十字栅格等多种备选方案,采用不同照射角分别照射代替馈源整体照射方案,开展计算机仿真模拟。通过课题组不懈努力,终于设计出性能满足要求的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2012年7月,深空探测66米天线安装进入关键时刻,为了解决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安装调试问题,吴养曹和现场工程队同志加班加点,经过三天连续奋战,终于将栅格频率选择面相对安装位置调整到几个毫米精度之内。经过测试,66米天线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指标要求,验证了金属栅格频率选择面设计的合理性。

吴养曹既是三十九所学术带头人和电子信息系统微波天线领域的技术专家,也是位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让年轻人尽快成长,是他近年来最大的心愿。“在名利方面,吴主任不与我们年轻人争,新立项目不挂名,指导我们发表论文不署名”。研究室成员如此说。

记者走进实验室,几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正在低头工作。“梁蓉承担超宽带天线研制,王珂、尹鹏飞是多频段天线研究组组长,赵亮承担着特种天线的研究。这些课题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经过吴养曹三年多培养和实践,三十九所已拥有一批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在解决工程和预先研究技术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让吴养曹“为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研制最好的天线”的职业理想,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本报记者 阎冬 实习生 方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