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8月05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实现陕西工运学院梦 助推中国梦

当前版:第A4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4

培训建校 质量立校 特色兴校

实现陕西工运学院梦 助推中国梦

□系列之三: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梦

引言: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梦想飞翔,梦想决定着人们奋发努力的方向。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心目中美好的梦。在过去的2012年,很多人,很多单位的梦想实现了,还有不少人的梦想在生长,还有下一个梦想等着实现。陕西工运学院梦从1985年学院的成立便扎根发芽,并不断圆梦与实现再生长,它承载了陕西20多万工会干部和全省数百万职工的提高理论,提高素质等太多的梦,它承载了陕西工运学院参与陕西国民高等职业教育等太多的梦想……近日,记者走访了陕西工运学院,与其党委书记王晏芝、院长韩睿等就该院在新形势下的学院梦深入挖掘,探寻他们日益清晰的梦,也希望通过进一步深入带给他们启示助推陕西工运学院早日圆梦。

核心提示:

依托现行工运学院教授的理论研究水平,学院的教学层次以及环境,学院承担的工会系统培训数额巨大的工会干部任务和职责,以及承担省委、省政府社会化职能的关于全省数以百万计的广大职工群体的整体素质提升工程等社会化问题,发展更高层次和多种层次教育形式的陕西工运学院必须与时俱进,合理的转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并配套完善的新型教育体制。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势在必行

酒香也怕巷子深,陕西工运学院人为工会系统,陕西省,乃至西北的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其实作出了大量的工作,但显为人知的是,低调的陕西工运学院人很少张扬地告诉别人这么多。自该院1985年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以来,学院2003年经批准获的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格学院成为西北地区工会系统唯一一所高校;学院已经发展成为陕西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全国工会职工教育培训的示范基地、全国工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陕西工运理论的科研基地,也成为陕西国民教育的许多行业深入探索的组成部分等等都让陕西工运学院人深深引以为豪。尤其是作为以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管理等特色建设为龙头的专业已经承载了陕西高等职业教育中养老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太多延伸的内涵梦想……

学院的学历教育五年来先后培养高职、成人大专、电大本专科毕业生5000多名,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学历教育始终坚持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品牌专业为主导,从学生的整体素质、专业技能及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突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及职业养成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院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中专教育和工会干部培训、职工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多形式、多层次相结合的办学格局,为陕西乃至西北五省经济社会和工运事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技能型实用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为全面贯彻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法》,“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人民政府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华全国总工会在《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院校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各级工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强化工会社会教育职能,有效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学习和就业,为工运事业和社会培养急需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实用人才,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陕西工运学院23年的办学实践业已为该院进一步发挥其在国民教育中的作用,创造了良好条件。

以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为主业、以职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学历教育为支撑,建设现代化、高起点、有工会特色的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针,实现学院在全省工会教育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以及在陕西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中的主阵地作用,建立一所适应形势发展,适应工会干部、职工群众素质提升,适应工会理论研发的新型工运院校事在必行。为此,陕西省总工会向陕西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将陕西工运学院从成人高等学院转制为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陕西工会系统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

基于学院发展的现状和对未来的自身职能的不断外延和定位——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梦便应允而生。以王晏芝、韩睿为领导班子的陕西工运学院人们开始了默默的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梦,他们为之奋斗着,努力着……

为“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夯实各种基础

为适应新一轮学院整体转制对学院软硬件等设施的要求,该院新校区建设工程也于2008年开始启动,6月经省总工会研究同意;2009年1月省发改委批准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立项;2009年6月,长安区招商引资项目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评审会议同意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入区建设;2010年2月,学院与长安区郭杜教育科技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订了239亩的土地征用合同;2010年6月省总工会支付学院建新校征地款2800万元;项目建设征地手续、各项筹建工作有序推进行当中。

该院围绕新校区建设,着力构建工会干部教育和培训的平台,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硬件建设,新建8000m2的陕西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大楼,容纳500名学员的学习,建成相应生活学习附属设施和拓展训练设施。实现全省5万余名专兼职工会干部五年轮训一次的目标,并将学院建成为全国总工会西北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完成餐厅及后勤保障用房、学生宿舍、图书馆、教学楼等总建筑面积9.61万平方米的校园建设,满足4000名全日制在校学生学习及生活需要。目前,学院和省爱心敬老基金会初步成建校资金支持的框架性意见,基金会全力支持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师资及资源优势,把学院打造成陕西唯一、全国一流的养老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加大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和加强图书资料建设。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争取资金投入,彻底解决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建设,满足学院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力提升新的基础图书、专业图书、工具图书采购力度,加强数字化图书建设,建设大型数据库查阅系统;继续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全面提高图书借阅保障能力和使用效益。

与次同时,学院结合陕西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网站建设,加强学院信息化建设。提升数字化校园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培训、服务信息化。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配置,实现信息化资源共享。

依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建设骨干课程,加强学生职业养成的管理,完善实习就业体系,实施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多证书”教学手段,在教学、学生管理与资助、实习就业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好评,涉外旅游、老年服务、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始终供不应求,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学院学生参加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获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是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学生参加计算机ATA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导游证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养老护理员等级考试、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试、秘书证考试、珠算证考试等,多年来都取得了高于全省平均线的优异成绩。同时,该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这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也是名列前茅。

2008年学院被陕西省人社厅批准成立职业资格鉴定站,职业鉴定站成立以来,相继开展了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家政服务员等多个工种的鉴定考试工作,组织了计算机操作、电动车维修等班次农民工技能培训和鉴定考核工作,完成了近1.5万人次的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和鉴定工作。2011年11月学院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省级示范站(授牌率6%)。扩大了学院在社会上的积极影响。

2003年,学院开设高职教育,开设涉外旅游、商务英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经过近10年的发展,学院的高等职业教育又先后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学前教育、导游、连锁经营与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老年服务与管理等10余个专业,共培养高职学生2000多人。目前,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共设有艺术教育系、老服系、涉外旅游系、经济管理系及成人大专部五个教学系部,开设学前教育、涉外旅游、老年服务、会计电算化等20多个专业,高职在校生共计800余人。预计到2013年底,计划校舍建筑面积将达到9.6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600万元,拥有图书32万册,各类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120个。专业总数达到28个,教职工计划编制350人,专任教师达到230人,其中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至高校设置规定标准以上,生师比达到18:1。

以全新专业拟打造西北有影响的社会工作职业学院

工会发展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决定了学院专制后的职业教育拓展方向。工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促进职工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提高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工会肩负着培养千百万高等级技术工人的历史重任,工会组织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同时,工会参与社会管理需要培养专门人才。工会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团体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它必须参与到社会各项活动中去。工会在参与劳动关系的研究与协调、参与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培育了一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工会在参与职工收入分配、参与企业劳动安全管理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人员,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工会组织有着覆盖全社会的组织网络和服务功能,这些都为学院今后培养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类操作型实用人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正因为如此,学院转制后培养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类应用性人才成为当仁不让的必由之路。陕西工运学院人充分发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资源优势,教育、教学资源优势,服务社会,走产、学、研紧密结合之路,努力打造西北有影响的社会工作职业学院。

该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自2008年陕西省总工会与日本全国劳动共济协同组合(简称“全劳济”)共同合作以来,2009年经过了省教育厅的高职招生批准,先后培养了学生160余名,分别取得大专毕业证书和国家养老护理员中级证书。其中19名优秀学生赴日研修实习并取得日本老年介护证书。目前该院是陕西省唯一开办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校。其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负责人包丽萍副教授赴日攻读硕士学位并取得日本高级介护福祉士资格证书。该专业目前开设有国学、社会福利、老年心理、营养膳食、基础医学、康复护理、介护技术、养老设施管理、运动和闲暇活动设计、针灸与按摩等课程,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注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实现产学合作,毕业生供不应求。

学院现有西北地区唯一的介护实训室,实训设备器材齐全,完全满足日常养老护理教学与培训所需,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场所。部分器具为日本日中介护事业交流协会捐赠。

自该专业开办以来,学院的养老管理与服务教育事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成果得到政府、社会组织、家长和学生的认可。2012年4月,陕西省民生社会福利基金会与学院签订了《促进发展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事业合作意向书》,依托学院专业教学资源,发挥基金会自身优势,双方在养老机构管理人才和养老护理人才培训事业及养老市场研发服务等方面进行共同合作;2012年6月,陕西省爱心护理基会会、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公司、陕西工运学院三方经友好协商,就合作建设陕西养老护理示范基地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三方将依托各自优势,打造陕西第一、中国一流的集教育科研、管理培训、社会服务,涵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医疗康复、设施养老、老年产品开发—体的综合性示范基地;2012年9月,为提高我省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陕西养老护理机构和老年群体,学院与省民政厅联合举办共计10期千人“养老护理员培训班”。2013年1月,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学院成为陕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012年9月,经中日双方共同努力,为期三年的基层友好合作项目“陕西省养老护理人才培训援助事业”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批准,并于2012年年底正式启动。该项目得到日本政府在养老护理人才技术培训、专家派遣、教材建设等方面约1000万日元的援助。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培养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老龄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大多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低、服务质量差,社会对高素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为本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至2010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09.32万。陕西省人民政府2011年出台的“陕西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中的“保障措施”里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培训,有计划地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营养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然而,我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国仅有20余所院校开办本专业。因此,养老事业的人才的就业前景广阔。

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梦是走在路上的梦

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梦是一个可以看的见的梦,已经走在实现路上的梦,项目建设征地款已划拨,投入增加,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逐步将陕西工运学院建设为现代化、高起点、有工会特色的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

“目前,专门培养从事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操作型实用人才的学校和专业比较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陕西工运学院院长韩睿这样告诉记者。为此,转制后的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将重点将放在四类专业上:一、劳动经济和社会管理;二、健康疗养与护理;三、群众文化艺术;四、涉外旅游。专业设置有: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会保险方向、劳动工资方向、社区管理方向)、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方向)专业等、学前教育专业、涉外旅游专业、导游专业、旅游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学院将遵循专业发展内在规律,密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丰富、调整专业内涵,拓宽专业覆盖面,整体推进、综合发展,使专业类别和专业设置不断增加,不断适应陕西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要求,适应陕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此同时,拟转制的“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在新专业的促进下,将实现与中日相关企业及基金会联合开发养老护理系列产品的设想;与中日相关组织机构联合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公计划筹建一个兼具养老护理教学、培训、实训、办公、面向社会的养老院、会议中心、老年产品研发、老年事业研究、老年专业报刊编发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建筑;将日本的介护技术与理念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力图创造出具有工运特色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可能;也必将承担起国家相关部门老年事业相关课题的研究与调查;在新校区规划中,式;借用政府、工会、基金会、日本日中介护事业交流协会及陕西工运学院的自身优势,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更多高端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巩固现有教学及交流成绩的基础上,借助陕西省总工会的资源优势,积极拓宽老服系发展的新路子。如与各产业工会合作,在其所属家属院、福利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特色(日式)居家养老服务等。 (王何军)

记者点评:

陕西工运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承担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高等院校。随着党和政府赋予工会院校社会责任的不断增加,学院的发展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关乎到全省职工素质教育能否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需要同步提升。因此工运学院在陕西高校的布局和建设中,有其特殊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样对全省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撑意义。发展更高层次和多种层次教育形式并存的陕西工运学院必须与时俱进,合理的转制并建立与之相适应并配套完善的新型教育体制—陕西工会职业技术学院建制。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