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运事业发展的带头人 当维护职工利益的女战士
一位女工会主席的十年
耐心细致地做好善后工作安抚死难者家属
她是一位普通的母亲、普通的妻子、普通的女儿,在这些普通的身份后面,她还有一个不普通的身份,那就是——韩城市总工会主席。她为农民工讨薪跑到河南,不惧危险处理村企矛盾,亲自辨认遇难矿工尸体,她在陕西省率先建立了首个农民工工会,在渭南建立首个社区工会,在渭南首家推出工会主席公推直选。她就是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谢桂云。
破旧的桌椅板凳和“老爷车”是所有资产
今年是谢桂云任韩城市总工会主席的第十年,谈起过去的十年,谢桂云的第一句话是:“十年不容易啊!”她向记者介绍,十年前她刚接手的韩城市总工会几乎是一个无人问津、被人遗忘的角落,四五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桌椅板凳都是70年代俱乐部退下来的废旧物品,主席的文件柜竟是用砖头支起来的。
单位唯一的一辆车还是一辆已使用了13年的报废车,上任第一个月她去渭南开会,在路上这辆“老爷车”坏了四次。物质的匮乏还不是最重要的,当时韩城市总工会面临着人员严重老化的尴尬局面,用谢桂云的话说就是“三老”,人员老、办公设施老、办公模式老。最困难的是,在韩城市整体搬迁时,工会在新城没有办公地点,无奈之下只好在一个偏僻的地方租了几间办公室,一租就是9年。谢主席说,当时工会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工人不信任,群众不认可,甚至有人说:“你去工会干啥?准备在那养老?”
迎难而上艰难打开新局面
多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验告诉谢桂云,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怨天尤人没有出路,等、靠、要不是办法,只有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服务职工,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工会才能有为有位。
上任后的第三天,她去找市长,想尽快解决工会的办公场所问题。刚进市长办公室就看见三位老人情绪激动地向市长反映着什么,原来他们是药厂职工,因工厂停产后管理不善,造成档案丢失,如今他们已超过了退休年龄,却迟迟办理不了退休手续,几年下来他们没少跑腿,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市长要求解决。
听完他们的话,谢桂云赶紧说:“大叔,这种事还要找市长?我来帮你们。”三位老职工留下了谢桂云的联系电话。那些天,谢桂云亲自带着三位老职工到档案局查原始档案,寻找原药厂领导出据证明,找人劳局补办有关手续,跑养老中心补交养老保险,从这件事中,真实地体会到了上访职工的艰辛,最终使三位老职工的退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就在为三位老职工的事来回奔波的那些天,谢桂云得知,一个包工头携款潜逃,20多位农民工不但没领到工钱,眼下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听到农民工兄弟背井离乡的遭遇,谢桂云请示领导后,领着三名农民工代表去信访局,并召集人劳、公安、城建、建筑企业负责人现场办公,经反复协调,企业老板同意先垫付资金让农民工返乡,然后他们配合公安部门向包工头追讨工钱。
很多农民工不知道该怎样维权,更不知道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能做什么,在遇到侵权事件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采取极端方式。因此,在帮农民工追讨到工钱后,谢桂云总会再三给他们讲,“你们出来干活一定要加入工会,带上会员证,你走到哪权益都能得到维护。”
两起上访事件的解决,为职工解决了困难、为工会赢得了声誉,谢桂云对自己也有了更大的信心,工作局面也慢慢打开。
爱管“闲事”也有意外收获
“我的性格风风火火的,不但是个工作狂,还爱管‘闲事’。”这样的自我评价,让谢桂云自己也笑了起来。但就是爱管“闲事”,让工会工作也有了意外收获。韩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当地有大量的非公企业,当时工会开展工作的困难之一,就是这些非公企业工会的组织建设问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按照《工会法》规范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工会主席,少数有工会的也是企业老板任命的,这是让谢桂云很头疼的一件事。
有一次,谢桂云出去办事,途经一个村子,一大堆土拦住了去路。下车一了解,原来附近有个村子巧立名目,向一个新办煤矿要钱,两家未达成协议,村干部就叫来铲车封堵了企业的必经之路。
谢桂云立即向市长反映,给主管部门领导打电话。当天下午市政府就召开了专题会议,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事后,矿长主动给谢桂云打电话说:“谢主席,我没找你,你都给我把事办了,以后工会的事,我全力支持。”此后,这个矿主不但积极配合工会工作,还主动说服其他矿主建立工会组织。2006年,韩城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急需找一个方便职工来访的街面房,这个矿长知道后,主动把自己80多平米,一年几万元租金的街面房,无偿借给工会使用。
10年来,韩城市总工会借助社会力量,运用党政资源,帮助企业办实事231件,为企业增效2亿元。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让工会在企业有更大的影响力,让职工更多地了解工会,上任第一年春节谢桂云就带领工会组织了大量活动,组建文艺队到厂矿进行文艺演出。她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要组织活动,自己还要出节目。为了增强企业凝聚力,让职工真正参与进来,每次演出工会自出60%的节目,慰问企业出40%的节目,直接参与让职工们体会到了演出的快乐。
谢桂云说,工会、企业和工人是不能分割的整体,如果工人是鱼,企业就是池塘里的水,那工会就是管理这个池塘的人,工会要维护企业职工的权益,同时也要促进企业的发展。
一定要把工人的薪水讨回来那是血汗钱
2007年腊月十八,有100多位农民工站在风雪中,打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围堵了一家企业的大门。
谢桂云闻讯赶到现场,看到那些顶着风雪冻得发抖的农民工,非常痛心,走上前询问情况,一个农民工以为她是看热闹的,手一挥,示意她一边去。
谢桂云知道,看热闹的群众越来越多,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成为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在她的再三询问下,一个年龄大的农民工告诉她,他们是来自四川等外地的农民工,三年前在这个企业搞建筑,69万元工钱至今没有拿到,三年来他们多次上访,光大伙凑的路费就花了好几万。
眼下快要过年了,在讨要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才采取了这种方式,希望引起社会关注,讨回自己的血汗钱。
望着那些无助的农民工,谢桂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事我管定了。”于是她大声对农民工说:“我叫谢桂云,是韩城市总工会主席,你们的事,我想办法一周内给你们解决。”
当时,听了她的话,农民工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我们都跑了三年了,你一个女的能给我们要到钱?”有的说“一周内解决问题你糊弄谁呢?”还有的说“明天是礼拜天,我们到哪里去找你?”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谢桂云把手机号码和工会办公地址告诉他们,几个农民工当面试拨确信后,在她的再三劝说下,才很不情愿地扯掉横幅离开了现场。
农民工们散了,她的心却揪了起来,能不能在一周内解决?说实话,她心里也没底。但退缩不是她的性格,再难也要知难而上,给职工一个满意的交代。
当天下午谢桂云就和工会的同志到企业了解情况,并连夜制定了追讨方案。
随后她和工会同志四处奔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两家企业算账时互不相让,为了解决这事,谢桂云恳请市长亲自给企业负责人打电话支持她的工作。
账很快算清了,但谢桂云仍然担心农民工到底能不能按时拿到工钱,最后,她坚决要求企业、承建单位分别把应该承担的62万元和7万元一并打入工会账户,由工会代发给农民工。
第五天,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人传统的小年,拿到工钱的100多位农民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他们买了水果和香烟,在风雪中放着鞭炮,送来一面“民工之家一心为民”的锦旗。
2011年4月,谢桂云接到韩城古建队告河南临颍县政府,拖欠韩城280多名农民工90万元工资长达17年之久的信访后,快速介入,迅速了解事情的经过。
当时,公司经理贾艺华多次向河南省政府反映,去北京上访,温总理办公室对此专门作了批示,但临颍县政府就是不支付工资。
17年来,春节是贾艺华最难熬的日子,讨薪人骂声一片。为此事,儿女和他成了仇人,老婆气得百病缠身。
为了省钱,他17年间骑摩托车往返临颍县50多次,累计行程6万公里,骑坏了4辆摩托车,断断续续只要回十多万元。
当年干活的青壮年农民工如今已成白发人,有2名农民工还没拿到辛苦钱就先后去世,贾艺华现已78岁高龄,而且身患绝症。
面对这样的情况,2011年8月29日,谢桂云亲自带队远赴河南讨薪。到那里,临颍县政府把工会工作人员推来推去,故意拖延时间从网上查她的个人信息。谢桂云说:“农民工在外打工赚钱太不容易了,看着患了癌症的贾艺华还要为工人追讨工资,心里真的很心酸。”坚持“有理、有节、依法、依规”的原则,经过3天多轮次谈判协商,临颍县政府终于和工会达成了还款协议,所欠余额82万元分两次付清,当天他们拿到40万元。去年12月,谢桂云再赴临颍县将剩余的42万元全部拿回。
拿到钱的农民工泪流满面,那是企盼的泪水、那是喜悦的泪水。经历了煎熬与彷徨,280多名农民工终于拿到自己等待了17年的血汗钱。
10年来,韩城市总工会为农民工讨要工资1800余万元,为职工办好事730多件,为伤亡职工争取赔偿8600多万元。
长期基层工作的历练,让谢桂云对普通职工生活的艰辛有较深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理解职工的难处和不易,和职工说掏心话,用心交流。
陕南农民工卢明继在一次事故中,身体烧伤面积达95%,生命垂危,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全家人的心头,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谢桂云打了电话。谢桂云迅速赶到医院,因为韩城条件有限,她当即决定联系车辆亲自护送病人到省城医院,又为他办理了入院手续。
一切安排妥当,当谢桂云准备离开时,卢明继的妻子哭着拉住她的手说:“谢主席,你可不能走,你走了我该怎么办!”
“你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的。”回到韩城,谢桂云心里时刻牵挂着这位农民工,后来,医生告诉她可以探视的时候,谢桂云马上赶到医院,考虑到他们要在医院过年,她买了电饭锅、鸡蛋、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派车把两个孩子接到医院和他们一起过年。
在病房见到孩子,卢明继的妻子一把抱住谢桂云放声痛哭,并说:“大姐,是你救了娃他爸,救了我们全家。”当时,她哭、谢桂云哭、孩子哭、护士感动得也跟着哭。
谢桂云连续6次去医院探望,当卢明继的病情稳定后,她亲自带着企业负责人和劳动仲裁办的同志,在病房依法为他办理了医疗工伤赔偿30多万元。
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谢桂云总会收到一些曾经受过她帮助的职工及家属的问候电话和短信,她说,他们没有忘了她,过年时还能记起她,就是对她的最高褒奖和肯定,“因为,过年时想到的都是亲人。”
处理矿难善后工作必须把家属当亲人
韩城是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矿山云集,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善后处理不仅为职工和各方面关注,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4·28矿难是谢桂云带领工会第一次处理重大矿难事故善后工作。谢桂云说当时的心理压力确实非常大,一个是死亡人数多,全社会都在关注,处理起来复杂困难,稍有不妥就会造成恶劣影响;二是没经验,自己从未参与过类似事故的处理。但命令下来了,硬着头皮也要上,从接待家属到安排食宿,从遗体认领到协商赔偿,谢桂云一丝不苟,不敢有半点懈怠。那半个月,她没有回过家,一直在宾馆和遇难矿工家属同吃同住,换洗衣服都是女儿从家里拿来的。
身为女同志,她最能理解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那几天她和矿难家属拉家常,给他们讲政策,小到帮亲属看孩子、洗尿布、喂水喂饭,大到帮亲属去银行打款立账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他们,用行动赢得了家属的信任,用真诚的关爱抚慰着他们心灵的创伤,最终圆满完成善后工作。
2010年,韩城发生了“7·17”重大矿难事故,死亡28人,市委市政府再次把善后处理的重任交给了谢桂云。
辨认遗体那天,有三具遗体高度腐烂,辨认起来非常困难,两家认领了同一具遗体,互不相让。
为了让生者放心,死者安息,谢桂云从亲属那里问清遇难者的身体特征,再一次忍着难闻的气味,蹲下来细心辨认,当找到遇难矿工特征时,她对一个家属说:“这个是你的弟弟。”遇难者哥哥远远地望了一眼,点了点头,含着眼泪离开了现场。
回到宾馆,谢桂云几天都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有一个死者火化时,他的母亲突然昏厥,她顾不上自己身体乏困无力,帮助医护人员将其送往医院,在抬人的时候心太急,鞋跟掉了都顾不上。
10多天时间内,他们帮助遇难者家属办完各种赔偿手续,并把每一户家属都送上返程的车。看着渐渐离去的车辆,谢桂云的心才慢慢放下。
遇难者的家属临走时,有的要请她吃饭,有的抱着她叫姐姐,有的送来了锦旗,有的还跪下来感谢,这一请、一抱、一送、一跪不仅是家属对她的感谢,更是认可和感恩。
10年来,韩城市总工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处理棘手案件270多件,为韩城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服务“主题”打造活力工会
上任之初,市总工会职工沿袭着老的机关作风,下午经常在办公室打扑克。为了转变不良的工作作风,同时搞活工会,谢桂云和同事们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到实处,明确规定了处罚措施。
多年来,工会以“贴近企业、贴近职工、服务大局”为宗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经常性地大规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不但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同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谢桂云说:“人都是越不做越没信心,通过开展活动,工会也活了起来。”
“咱们工人有力量,有知识才有力量。”为了培养职工职业水平,提高职工综合水平,工会不断深化“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组织动员全市职工围绕重点企业开展“为创新献一计、为安全查隐患、为增效作贡献”的竞赛活动,举办了韩城市“星火杯”煤矿职工技能比武大赛;围绕重点项目开展“比质量赛工程创优、比安全赛文明施工、比技术赛科技创新、比高效赛工程进度、比廉洁赛作风建设”活动,举行了首届农民工专项职业技能比武大赛;围绕服务性行业开展“讲诚信、比敬业、重礼仪”竞赛,承办了省财贸工会“太史杯”酒店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围绕金融危机对该市各行各业带来的冲击,组织开展了“共同约定行动”;围绕安全生产,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选树钢铁炉料公司、星火煤业公司、丰义公司等10家企业为“安康杯”竞赛活动样板企业,不断深化活动内涵。
多年来,全市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和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事业工会达2217家,涉及职工10余万人次。技术革新项目1115项,技术发明151项。涌现各类技术能手1368人,其中市级97人。钢铁炉料公司连续4年荣获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同时被确立为“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示范企业”。
在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时,韩城市总工会紧密结合工会工作的重点、热点和实际,围绕韩城环境治理、煤矿安全生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工作,举办了“燎原杯”共建文明绿色家园书画展、演讲赛、文艺演出,职工安全承诺签名活动暨安全警句、谚语、钢笔书法比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贯彻十七大精神、学习郭孝义事迹,促科学发展、建和谐企业”巡回演出等活动,以活动带工作,以工作促发展,做到开展活动与职工需求相结合。每年举办的“五一”大型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风采;开展的职工趣味运动会和职工保龄球比赛,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设立了安塞腰鼓培训班,培养了一支腰鼓队伍,拓宽了职工的业余爱好,做到开展活动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以非公企业为依托,组织职工开展参与性比较强的拔河、篮球、歌咏比赛等,通过各种竞技活动尽展职工风采,体现团队精神。多年来,韩城市总工会共举办各种大型活动200多场次,工会的影响力也在一次次活动中不断扩大。
谢桂云说,以开展演讲比赛为例,大赛要求所有参赛人员必须是原创稿件,首先锻炼了参加人员的文字写作能力;其次站在台上向观众阐述意见,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锻炼了胆量。“第一年的效果确实看着不太好,但坚持下来,真是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看着心里非常高兴。”
谈起家人她心怀愧疚
家庭是一个人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它是照亮路途的灯塔,是温馨的港湾。谈到家庭,谢桂云的语速慢了下来,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么多年,她对家里照顾的太少太少。
2010年,谢桂云父亲病重,当时她在省总工会开会,开完会后她连夜赶回去。看到女儿回家,老父亲非常高兴,精神也好了很多,和她说了很多话,家人说父亲一直盼着她回来。当时父亲已经病重,连续两三天几乎没吃东西,但当谢桂云问他想吃什么她去做时,父亲说想吃酸汤面。因为第二天还要到市委开会,谢桂云早早起来给父亲做了面,那次父亲吃了半碗。但谢桂云离开后不久就收到父亲病危的通知,急忙赶回家中,那天晚上父亲就离开了。说到这儿,谢桂云流下了眼泪,她说,她经常在想如果那几天她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父亲的生命会不会延长一些,但生命没有如果,眼泪弥补不了对父亲的愧疚。
说起孩子,谢桂云同样感慨万千,前一阵是女儿的生日,大女儿已经三十二岁了,但自己没有给女儿过一个生日,每年那个时候,不是忙得没时间过,就是忘了,等再想起来,女儿的生日早已过了。在上次的生日上,谢桂云对女儿说,“这些年一直忙着工作,把你都忽略了,今天让妈抱抱你。”就是这样一句话,让她和女儿泪流满面,母女俩相拥而泣。
谈到小孙子,谢桂云笑了起来,她说小孩子非常调皮,她非常爱他,但自己经常不在家,孙子就和爷爷非常亲,晚上睡觉也是跟着爷爷。她说,以后慢慢闲下来了,要多陪陪孙子,做一个“合格”的奶奶。
在工会主席岗位上奋斗了十年的谢桂云前不久刚刚卸任,这位多次获得殊荣、2009年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女主席动情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工会主席!”
(朱艳红)
为环卫工人送去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