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延安“上山建城”是战略选择还是“拍脑袋”工程?
(上接一版)
对于延安市新城建设的资金问题,记者从延安市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新区建设采取的“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是一个逐步投入的过程,因此不会形成资金风险。最先启动的北区一期工程预计总投资35亿元,采取的是市场化运行机制,以社会投资为主。目前完成投资27亿元左右,其中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其他主要由参建企业先行投资建设,政府最后采取适当方法加以回购,“延安市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新区未来的售地收入将为新区建设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
那么,如何防止出现“鬼城”现象?延安市市长梁宏贤说,为避免此前一些城市新区与老城区距离太远而“人气不足”的问题,延安新区选址与老城区紧密相连,将来还将修建多种类型的通道做到“无缝”融合。按规划,2020年左右延安市中心城区人口将达80万人左右,比现有人口增加约30万人,加上居住在市区周边山上的10多万名住房困难群众也将搬迁至新区,“因此新区将不缺乏人气”。
然而,延安市的财政能否支撑起巨额的“回购”?规划就必然会成为事实吗?10多万住房困难群众能买得起新区的新房吗?这些恐怕依旧是公众心中难以消除的疑问。
长安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王圣学认为,在一些地处丘陵地带的城市,“上山建城”成为拓展城市空间的重要选择。但要注意的是,“上山建城”要循序渐进,要在充分论证和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所建新区应有产业和实体经济来支撑,避免人为拉大城市骨架。 新华社记者 石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