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10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矿山秋月明 读《平凡世界里的路遥》 影像 我的梦 黄矿梦 写首歌——给你 秋意 梦之呤 秋临镇北台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08

秋临镇北台

·刘涛·

一直期盼能登上镇北台,总苦于时间紧迫。终于有了清闲,午后,约了友人,踏向榆林城东素有“天下第一台”之称的镇北台。

镇北台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立于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内夯黄土,外包砖石,依着广袤的毛乌素沙漠,连着万里长城,日夜守望着长安。

初秋的塞北,天高气爽,旷野苍茫。

来到镇北台脚下,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面对眼前这高台,不禁惭愧自己的渺小。徐徐秋风从四面八方吹来,秋日下的镇北台愈显沧桑。四层递缩的方形建筑逐层叠起,上窄下宽,整体呈梯形。踏着斜缓的通道,走几步,见左面立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竖石,右躺“万里长城第一台”的横石,凉亭和翠柏环绕其间。台根下有一畦月季,红白相间,花开得正旺。斜向东北方,过一侧道,便到登台入口,嗖嗖的凉风打入口吹过,从十七世纪一直吹到今天。历史的脚步渐行渐远,唯有这镇北台,数百年来一刻不停地缅怀着曾经征战疆场的烈士。

进得入口,有青砖铺就的斜坡,连接着置于东墙的城门,南墙与长城相连,足有五、六米高,匠工精细,古老纯朴。脚踩青砖,似乎踏上了时光隧道,历史的踪迹若隐若现。经过斜坡,进得城门,向上攀数十台阶,便到达镇北台第一层。第一层城垣内屋宇环列,为当年守台戊卒营房,现尚存遗址,旁立一块石碑,书有万历年巡抚涂宗浚所题碑记。四周台基上设垛口,内侧有砖铺马道,环走四周,达数百米之长。二层南墙设一券洞,上书“向明”二字,经券洞,踏砖石台阶,可抵三层,四层为台顶。各层四面围以女墙,设垛口,地面皆为青砖铺就。

就这样一座镇北台,我极力追忆四百多年前的情景。一个叫涂宗浚的巡抚骑着骏马,奉命来到榆林。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潇潇落木,茫茫黄沙。时,落于蒙汉交界处红山之上的易马市屡遭蒙族入侵,为保护易马市的贸易正常进行,涂巡抚便修筑成这座明长城上最大的军事瞭望台,日夜派兵卒守望。台顶上旌旗飘飘,军卒肃立,易马市中蒙汉商人来来往往,驼队成群,盐、茶、皮革,大声吆喝,好一番热闹景象。

登得台顶,举目四望,数十里风光收入眼底,尽显今日之繁华。向东望去,层林繁茂,农田阡陌。南为古城榆林,仿古建筑历历在目,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榆溪河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水色清澈,波光粼粼,南下汇入无定河。西北方向,塞外风光显示得淋漓尽致,将眼光尽量放远,不禁心胸开阔,接连不断的沙丘,一直伸向天的尽头,沙柳成行,绿草如茵,宛然一片绿洲。镇北台附近,紧临款贡城、易马城,为蒙汉官员进行洽谈、举行进献纳贡仪式的场所及蒙汉互市的场所;西北侧有风景秀丽的红石峡,红石峡湖水碧绿,随波荡漾,映衬着百年古台,如一幅优美的画卷,诗意盎然。

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碾碎了一切苦痛,把希望带到了今天。气势磅礴的镇北台,见证着今人的智慧和胆魄,见证着边塞往昔和今朝的变化。秋天的落日映照着高原,余晖洒在镇北台的女墙上,给青砖染上一层橘黄,为镇北台增添了无限苍凉和凄美。 (北元化工公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