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大型泥塑《立马中条》亮相西安
气势恢弘的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三秦壮士、异常惨烈的战斗搏杀,大型泥塑作品《立马中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震憾,将那场远去的抗日战争中条山之战立体、逼真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完成这件巨作的正是我省工艺大师仇一凡,一位来自民间的草根雕塑家。十四平方米的沙盘,一立方米的黄泥,一千多个人物,450多个日夜,为立体再现中条山之战,仇一凡以不凡的勇气、超人的胆识、精湛的技艺、富于想象的创作灵感,完成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也是他诸多作品中创作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一件。他说,创作的源泉与动力来自纪实文学《立马中条》。
纪实文学《立马中条》为著名作家徐剑铭所著,是他多年前自觉、自愿、自费去山西采访数载完成的。书中西北军将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父辈的英雄故事,深深触动和震撼着仇一凡。同为秦地秦人,剑铭兄能用笔端再现历史,我为何不能运用双手,用秦地的黄土塑造秦人先辈的英雄呢?
仇一凡自幼喜画,文革下乡在西安市长安县农村,农民骨子里对黄土地的深厚情感,感染熏陶了他。他渐渐迷恋上了黄土,学着用最不起眼的黄泥巴捏人,捏来捏去竟然着了迷,丢不下了,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后来招工进了国企成为工人,下岗后自谋职业,开过商店搞过装修,不论工作怎样变,生活好也罢坏也罢,他对泥塑的热爱有增无减,泥塑与他,俨然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痴迷热爱到了如此境界,不出名、不出人头地都不由他了。
《立马中条》的创作,得到了社会民间人士的热情相助,如此规模的创作没有场地不成。西安道北自弘学校专门为他腾出一间教室,供创作专用。
“为完成这件作品,一年多来,时常不思茶饭,夜不能寐,一千多个人物,身高虽不过十七八公分,但要做到千人千面谈何容易。然而,有数年创作的底气,有英雄先辈的激励,我有把握做好做成功。”仇一凡说。
不出十天,这件大型泥塑《立马中条》即可与世人见面。
(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