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26日
教育培训
03

别让孩子沉溺电子产品

近几年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是很多城市家庭的日常消费品,甚至成为“潮爸潮妈”送给孩子的时尚礼物。

笔者曾与几位家长讨论过给孩子玩IPad这一话题,有家长甚至认为IPad可担当起“电子保姆”的职责。因为他觉得IPad既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可以教孩子读童谣学知识,而且孩子玩的时候一般比较专注,可以锻炼孩子的耐性。

事实真是如此吗?笔者想,如果上述那位家长看了下面的这则新闻,或许会改变他之前的看法。深圳邓女士和丈夫因工作忙将2岁儿子小雨给保姆带,保姆发现给小雨IPad玩,哭闹的小家伙就能安静,于是IPad成“带娃利器”。后来小雨变得沉默寡言,经检查他因沉溺游戏出现自闭症症状。

只有2岁大的孩子,因为沉溺于玩IPad导致自闭,相信谁看到了都会感到心痛。在笔者看来,智能电子产品侵入家庭空间,学龄前儿童在数字化游戏中成长,这种现象值得警惕。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健康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有眼科医生对笔者感叹,生活条件越好,近视却越来越低龄化了。长期接触电子产品带来更严重的危害,是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利。心理的成长离不开对真实世界的正确认知,只有将孩子置于现实世界当中,多看多听,才能在成长中渐渐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而目前,孩子的成长时间过多地被电子产品霸占,有的家长甚至用IPad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换取一时的清静,用虚拟电子世界代替了亲子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长期与现实世界脱节,可想而知,孩子的心理也会与周围脱节,而一旦错过心理成熟最好时机,后期将很难弥补。

对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互动和交流更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小孩子应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玩,多参与户外活动,这些交流让孩子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相反,长期对着冰冷的IPad等电子产品进行人机对话,阻碍了亲子之间、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他们容易形成单向思维的定式,无疑剥夺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良机,不仅交际能力逐渐落后,性格情绪的成熟也更加缓慢。诚然,在信息化社会,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电子设备,但过于依赖电子产品会使得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能力差,不能很好融入现实生活。家长们,请别只让冷冰冰的电子产品陪着孩子。 (赵兵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