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09日
一线新闻
03

孙延芳:用心擦亮矿工的“眼睛”

孙延芳,延安车村煤业集团禾草沟300万吨矿井充电房女工班长。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6次荣获矿“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灯就是矿工的眼睛,可要精心维护啊!”

延安车村煤业集团禾草沟矿充电房班的7名员工,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担负着矿井300多职工下井矿灯的发放、回收、清洗、维护、充电和检修工作,同时还要发放300多个自救器。每天上班发矿灯,不仅要眼疾手快、迅速地根据灯牌发放,准确无误地将回收矿灯的灯牌号交给工人,还要将收进来的矿灯一盏一盏用清水洗净擦干,并逐个检查矿灯的闭锁是否齐全,亮度是否合格,然后对号放进充电架进行充电,一个班每人平均要走4000多米,艰辛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班长孙延芳带领着她的姐妹们,长年累月的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昼夜不停地用心呵护,维修好每一名矿工的“眼睛”,使矿灯的完好率超过规定值的两个百分点,始终保持在100%。孙延芳说:“矿灯就是矿工的眼睛,我们辛苦点为的是矿工兄弟们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就是我们最终的心愿与满足”。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孙延芳认识到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最有效的保证,作为每天和矿工直接打交道的充电工,每一位矿工的安危,也连着她们的心啊!她带领班组成员在矿灯房窗口,设立安全心愿便签栏,每天通过便签与职工交流,利用工作空隙和下班时间,走访职工家属,让职工家属了解井下的工作环境,督促职工家属利用亲情优势,吹好“枕边风”,做到了“一个叮咛、两个坚决、三个保证、四个经常”,即在矿工出门前,叮咛一定要按章操作;坚决禁止下井前喝酒,禁止携带违禁物品下井;保证下班回家后吃好、休息好,保证上岗时心态好、情绪好,保证家庭关系和谐、融洽;经常吹安全风,经常敲安全警钟,经常做安全贴心事,经常学习安全知识;让职工家属也加入到安全协管的队伍,使职工深深体会到安全对“大家”以及“小家”的重要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筑起了牢固的防线。

“看着一张张笑脸,井下干活有劲头”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对矿灯房的女工们来说,这句话却别有一番情感。十多年来,矿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孙延芳带来她的7姐妹,始终坚守在矿灯房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岗位上。

孙延芳说,矿灯虽小,可作用重大啊!它是矿工兄弟的“守护神”,是永不熄灭的生命之光。为了保证矿灯照明质量和安全使用,孙延芳带领班组成员工作打提前量,按照矿灯带“病”运转就是事故的法则,按作业,用心维护。在发放矿灯时不厌其烦叮嘱:“下井干活可要小心!”“井下可不要随意拆卸矿灯。”“请您携带好矿灯,下井一定要牢记安全。”等暖人肺腑的话语,让矿工们感受到如同亲人的牵挂。多年来,充电房从未发生过与职工争吵的不良现象。孙延芳始终遵循着一条理念:“矿工们工作太辛苦了,我们不能再因为自己的工作态度给他们添堵,平时收发矿灯时对他们温和点,哪怕自己受点委屈也没什么。”

工友们说:“我们上下班先看到的是灯房姐妹们的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在井下干起活来也有劲头了。”

和风细雨传递关爱

孙延芳和她的姐妹们在收发矿灯的同时,帮助每一位入井的矿工仔细检查下井携带设备,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顺便唠叨一些家常。有一次,她见一位矿工心情不好,主动与之谈心,原来是两口子因为意见不一致吵架了,孙延芳用大姐的口吻及时开导,下班后找到了工友的妻子,通过沟通,化解矛盾,避免了因情绪不稳,带来安全隐患。

孙延芳待矿灯房的姐妹亲如一家,相处十分融洽,不论是谁遇到了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热心相助。有一天,班里闫丽丽的小孩生病,恰巧是上班时间,孙延芳看到她神情不安,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小孩生病了,立刻让她放下手中的工作,赶紧送小孩去医院,并给她调整班次,主动替闫丽丽上班,消除她的后顾之忧,安心给小孩看病。

10多年来,孙延芳怀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职工的炽热情感,用爱心、诚心、热心、细心和耐心为职工服务,用心擦亮了矿工们的“眼睛”,受到了一线职工的爱戴,得到了组织的肯定。

(王成祥 景勤勤)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