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小郑”架桥
——陕煤建司双龙煤业职工技术创新速记
“王师傅,这个轮子座用电焊再加固一下,要不受力不均匀就可能拧断了!”陕煤建司双龙煤业机运队队长郑存玺正忙着指挥同事对设备进行修复……
来矿的时候,郑存玺只有19岁,在师兄弟中年龄最小,大家都喊他“小郑”。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当年的钳工学徒郑存玺当上了队长,但周围的职工还叫他“小郑”。“小郑就小郑吧!我已经习惯这样称呼了!”每逢提起有人这样称呼他,郑存玺总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今年以来,双龙煤业煤炭销量没有受到市场影响。在矿上生产任务吃紧的情况下,地面皮带走廊与选煤楼连接的重要“咽喉”——小煤仓给煤机动不动就会发发小脾气,影响全矿的原煤生产和井下运输。小郑知道,一旦小煤仓给煤机出现问题检修,就会影响四个多小时、就会少出400多吨煤。为了减小影响,郑存玺伤透了脑筋。
今年9月初,郑存玺在看新闻时,正好看见新闻节目上说修路架桥的故事,他就灵机一动,兴奋地和其他队干部说:“既然给煤机老出问题,咱就修个桥,肯定不会影响生产!”说干就干,他拿起笔在纸上开始画起了草图。
经过两天时间,“铁桥”的设计图出来了,郑存玺又跑到供应部院内的废铁堆、闲置设备棚精心挑选架桥用的材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4日,郑存玺设计的全长26米的移动式转载运输机架在了小煤仓上口和选煤楼运输机的中间。启动、运转、上煤、卸煤,一连串的试运转动作陆续完成,这座“铁桥”成为小煤仓给煤机的“助手”。
“小郑真行!这下再也不怕给煤机出毛病啦!”看着源源不断流向选煤楼的乌金,围观的职工连连夸赞着郑存玺。
如今,“小郑架桥”的故事成了该矿职工技术创新的佳话。
(张战军 李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