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2013,高端餐饮的穷途末路?
全国过半重点餐饮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个别高端餐饮企业下降达300%;北京半年减少2000余个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湘鄂情关闭8家直营门店……2013年,中国高端餐饮整体进入寒冬。
12月8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出台,进一步规定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
“规矩越具体越好动真格,小手术也能解决大问题。高端餐饮萧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吃喝风的转向,其背后则是作风的改变。”专家表示,公款大吃大喝这个早该攻陷的堡垒,在2013年随着中央一系列举措出台而开始瓦解。
北京“部委街”遭遇史上最强“寒流”
因聚集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核工业集团等20多个“有权”“有钱”的单位,北京月坛一带被称为“部委街”。
傍着这些单位,这条街上曾聚集了众多高端餐厅。然而,自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它们遭遇了史上最强“寒流”。
处在“部委街”上的湘鄂情旗舰店,如今大门上方霓虹灯闪烁着“刀王铁板烧”。笔者刚走进大厅,就有两三个服务员过来招待。前台的名片盒里,放着两叠名片:“菁英·湘鄂情”和“家庭欢聚餐厅·刀王铁板烧”。
“刀王是湘鄂情旗下的,换个名字能改变一下印象。”餐饮部经理吴女士说,事实上也确有改变。现在主推的家宴套餐5位共888元,比原来的人均费用还低。
北京湘鄂情集团2013年前三季度报告显示亏损3.03亿元,关闭8家门店,净利润同比下降340%多。
中国烹饪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前2个月,受高端餐饮拖累,全国限额以上企业的餐饮收入出现史上首次负增长,此后一直低迷。
奢侈吃喝未绝迹 花样翻新避风头
“52度五粮液已经没货,茅台也要预定。”“部委街”上华致酒行的店员说,“我们这儿地段好,都是成件地走货。”店员还给记者支招:送给领导可以用储值卡或提货单,也可帮忙处理外包装。
隔壁一家海参专卖店店员也表示:“在这里卖不愁销量。”他说,5500元一盒的淡干海参有人出手就是18盒。
笔者调查发现,高压之下,奢侈吃喝现象并没有绝迹,反而出现了地点私密化、餐饮住宿化、买单老板化等一些新花样。
——会所成食堂,食堂成会所。位于“月坛59号”的明华新源饭店的7个包间中,有3个被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包为领导的午餐地点,价格标准服务员不予透露。大众点评网上显示这家饭店人均消费为五六百元。
而另有一些单位则将食堂升级为“会所”,不仅内部环境重新装修,而且聘请更优秀的厨师,兼顾员工就餐和公务接待。
——公务宴请向私房“转移”。有的星级酒店在小区内租下花园洋房,装修成包间营业;有的高档酒店改变厨师坐店烹饪方式,推出上门做菜等服务。
——“特色”农家院变身“特设”餐厅。“今年有很多领导来吃饭,生意很火。”一位农家餐厅老板说,“来这可以吃山珍野味,而且很难被外人发现。”
——餐饮消费开住宿发票。重庆一位餐饮企业负责人透露,星级酒店不仅有餐饮经营项目,还有健身、住宿等其他经营项目。一些单位宴请全部开成住宿发票。
作风之变,从“不敢”到“不为”还有多远?
对于部分奢侈吃喝现象转入地下的新动向,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奢侈浪费的不良作风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管得紧会更加谨慎,管得松也许会反弹,有些“闻风而动”的意味。
“目前的监督更多是让各级领导干部‘不敢’吃喝,还需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机制,使这些干部真正做到主动‘不为’。”竹立家说。
谢春涛说,吃喝的背后是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公款吃喝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公职人员接受吃请,吃喝之后可能紧接着利益交换,这样后果更严重。
受访专家建议,推进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开透明,建立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进一步细化公务接待规定;严厉打击变相的公款消费,建立健全高效、通畅、公正的举报投诉渠道,真正把监督权交给群众;对公款吃喝以及公务人员接受吃请问题,要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促进作风持续好转。
(周婷玉 张志龙 孔祥鑫 卯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