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6日

陕西工人报随心亭 我和冬天有个约会 脚下有个暖 小巷深深 沁园春·登月 闹趣 游市塔寺遗址公园拾遗 摄影作品 山那边有什么 广告

当前版:第A4版:随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随心亭
04

游市塔寺遗址公园拾遗

文/金瑞麟

偶去古城西安西南的木塔寺遗址公园游览,不经意间看见公园路边廊墙上刻写有唐代诗人岑参的《登总持阁》一诗,便吟诵起来:

高阁逼诸天,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愁看五陵烟。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静理,常愿奉金仙。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多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且气势豪迈,意境新奇,最有名的当数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而内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早已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而今,忽见岑夫子这首看似闲适恬静的山水诗,又写得如此清丽俊逸,自然是格外注目入心欣赏。

木塔寺,是隋唐时的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603年,是隋文帝为独狐献皇后所立,初名禅定寺。公元618年,改名为大庄严寺,位于长安城西南隅永阳坊东半部,与该坊西半部大总持寺左右比邻。两寺建制相同,规模宏大,各建有一座规制相同的七层木塔,气势雄伟。想必是因为这一缘故,诗人岑参才来这里,挥笔写下了《登总持阁》一诗。诗中,诗人登高望远,用“逼诸天”、“近日边”,突出描写了总持阁的宏伟与雄奇,又用“万井树”、“五陵烟”再现他看到的远景及更远处的秦岭和渭川,气势仍不乏其边塞诗的豪迈和苍凉。但收尾二句,却让人窥视诗人内心:早知佛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但他能甘心于来侍奉佛像吗?

岑参出身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刺史,只因父亲早亡,家道才衰落。他自幼从兄读书,遍读经史,二十岁时到长安,求仕无果,便奔走京洛河朔,直到三十岁才中进士,授兵曹参军。之后,曾两度出塞,居边塞多年,故对边塞生活感触很深。安史之乱后回朝,由杜甫荐任右补阙。又过数年后入蜀任嘉州刺史,最后客死他乡,时年55岁。纵观其一生,也是郁郁不得志。在当“右补阙”这样的谏官时,屡上封章,却一事无成。最后虽当了刺史(算是高官),却因为不谙巴结逢迎之术而被罢官。虽然他不甘心被罢官,还企盼能复官,却死于战乱频仍的蜀中……

然让我疑惑的是,不知此诗是写于出塞前还是出塞后,查证后也无法确认。但有人分析认为,此诗系诗人出塞为官,遇贬之后的作品。因为这一时期,他的诗中已少了激情和浪漫,多了悲情与苦楚。而诗中的“清静理”,当是岑参到老年后方悟出的道理罢。但据我查阅相关资料,岑参在出塞前就写过不少山水诗,且诗风颇似谢朓、何逊,意境新奇,而此诗中的夸张、对比手法,又颇具李白式的浪漫,再说岑参年轻时奔走京洛,来过长安(未出塞前),会不会是出塞前所写呢?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