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24日

陕西工人报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一路成长 学着喝茶 煤 影像 我的房你的床 穿越浮华的坚定

当前版:第A8版: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煤业化工专刊-副刊
08

穿越浮华的坚定

——“对话”铜煤文化展馆

·王金芝·

惊涛飞雪,落英缤纷,谁能够淡泊而宁静,在月光与阳光的更迭中,不悲不喜、不忧不惧?谁又能穿越时光与时尚的浮华,坚定于崇高的执着,不卑不亢、不怨不艾?

走进铜煤文化展馆,“对话”铜煤文化展馆,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那份穿越浮华的坚定。

走进展管大厅,迎面一块巨型雕塑,负重而行的矿工,从手工开采、到炮采、到综采,无声地扛擎起信念的旗帜,把“劳动光荣、矿工万岁”的无字丰碑,穿透视觉,瞬间深入,令人徜徉于历史的煤田,以饱含沧桑的目光,仰视那古朴的人群、飘扬的旗帜、巨大的太阳,既震撼于中,又思绪奔涌,仿佛行进于浪遏飞舟的万顷海涛,追寻那些远比斧劈刀凿更令人难以忘怀的久远。左面,编钟声响,吟诵生辉,一篇厚重的《铜煤赋》,以古语、古风、古韵,引经据典,纵横捭阖,颂煤之玉品,扬铜煤风骨,以文化的力量,张扬着铜煤人的自信与自强。右面,一块大型灯箱,以煤晶体结构为底,以铜煤人的笑脸为图,绽放着相同的幸福、不同的内涵。抬头,电子地图,底色古朴,灯光闪耀,铜煤地理区域划分赫然在目。整个大厅,恢弘有致,韵古声今,令同样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和思想宣传工作的我,不由暗叹:煞费匠心啊!

真正进入展馆,却才意识到,大厅只是冰山一角,里面的溯源厅、发展厅、奋进厅,利用楼层空间,回环琳琅,依势推进,处处亮点。特别是负一层,原本空间狭小,还有隔断暗室,设计者独具匠心,将中间设置成荧屏展,旁边过道设置为“时光隧道”,再将暗室变为井下开采实况再现,划分三个区域,分别展现铜煤发展开采史,最大程度还原每一阶段井下工作面实景,声、光、电各放异彩,文、史、韵难掩华彩,令人目不暇接,置身于海量信息辐射中。

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一片绿沉淀成石;一颗石裂变大地的火与光,变成一块玉、一份历史。走过“时光隧道”,“地层”的沉重放射着坚定与执着,“地壳”的化石诠释着宁静与淡泊。白天不懂夜的黑,在这一方静默的黑色地带,没有人知道发生了怎样天翻地覆的地壳运动,没有人知道从一片绿到一片黑的屈辱、折磨、无助和恐惧,更没有人知道沉闷的黑暗里,无痕的血色,怎样和着岩浆,日夜奔突!这就是煤,铜煤人眼里的煤!

像煤一样,是铜煤人的誓言。桃园矿,最早拉开了铜煤辉煌史,在涅槃中重组,在辉煌中淡出,没有惶恐,只有坚定;东坡矿,.最先开启综采开掘史,以“东坡文化”创建“文化东坡”,以“文化东坡”靓丽“东坡文化”,从上世纪70年代的“丑小鸭”,锐变为今天的“粉红矿井”;焦坪矿,曾经领航北区开采,最终服从于铜煤改革转制,在“唱支山歌给党”里,推进着社区建设……看一个个历史,听一个个故事,回溯铜煤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眼里的浮华层层褪去,历史的面容浪去石凸:铜煤历史,燃烧于煤,既能走进水墨丹青、阳春白雪,也能融入寒山瘦水、下里巴人;既能出离风花雪月、斑斓霓虹,也能超脱富贵贫贱、荣辱得失;既能兼容浮华,也能淡泊宁静。而一代又一代铜煤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向着“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目标,扛起所有的责任与使命,超越自我,穿越浮华,以煤的厚重和坚定,放射着煤的辉煌与灿烂,成就着铜煤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联结展馆随处可见的英模群体、文化精英,以及铜煤人劳动、生活的片段与图文,在高歌奋进的铜煤发展主线下,我分明看到了一曲曲生命的赞歌。从划定百万吨死亡指标,到“零目标”的跨越;从带血的煤,到决不要带血的煤;从矢志发展,到科学发展,我仿佛看到了铜煤群体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战,为生命而舞的华丽升腾,看到了生命于极致处散发出淡定而多彩、宁静而华美、坚定而执着的禅定之美。又仿佛听到了偌大展馆中回旋的禅音:大音稀声,大美无形。生命之美,是否就在于对人、对事、对物的敬畏之心?含了坚定的敬畏,又怎会迷醉于过眼浮云,忘记了本真的自己?坚定于本真,又怎不会风物长放眼量,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里,优雅于生命的护卫和生命的舞蹈呢? (东坡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