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屋梦
我在一线干热处理工作已经二十年了。上班之余,我喜欢读书,写点小文章。我曾经渴望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单位住房面积小,只有不到三十平方米,我把小阳台整理出来,弄成了一个简易的书房。我的文学梦,就是从那时起航的。
我承认,我的诸多的小文章算不上纯文学,但也不见得无价值。一个业余作者,有其狭隘的地方,也有其鲜活的部分。工作之余,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写作上,十多年下来,我有千余篇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在选刊上流转。我的书房里,样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许多都读不过来,卖废品又可惜。有一天,我回城固老家,和侄子闲谈,了解到村里小学的孩子们很是顽劣,抽烟上网玩游戏,坏毛病不少,让老师和家长很是头疼。
我们村在乡镇的边上,地理位置还算不错,但村小学的生源却是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这帮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都去南方打工了,一年也就回来那么一次,由爷爷奶奶看管。由于外出打工的父母在感情上觉得亏欠孩子,一般在零花钱上不会“难为”他们,因此孩子们花钱出手大方,常去镇上游荡,盲目模仿,玩网络游戏,抽烟装酷。再加上爷爷奶奶监管无方,孩子们普遍学习差,心灵空虚,感情饥渴,孩子们的境况,让我担忧起来。
有天晚上,我突发灵感,何不在村里建个书屋呢,让孩子们免费看书,家里书多,有一部分本来就是学生读物,只需找个合适的地方摆在那里就行了。我在村里当道的地方租了一间民房,买了些木桌条凳,把样刊做了标签分类摆放,书屋便初步落成。
书屋开张,孩子们很是喜欢,吵吵闹闹的,几乎成了个玩耍的场合。但总比上网吧玩游戏强。我懂得阅读是一种习惯,长期的事情。可很快,我的书屋就招来了风言风语,认为我在作秀,是为了展览自己的“成果”,以达到出名的目的。对此我不做解释,继续在六十多里地之外的工厂上班,安心写我的文章,并定期把我认为合适的样刊拿回去,摆在我的书屋里。为了能得到更多适合孩子们看的杂志,我开始写童话,写寓言,写少年故事,写家教类文章。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所有的少年刊物我的书屋都有了。虽然孩子们偶尔会破坏书,甚至把书拿走,但总体情况还是好的,书屋成了一个固定的阅读场所,每天都会有二三十个孩子,以及一些退休的老人。
如今,我依然在原单位上班,业余时间依然坚持写作,写我熟悉的工厂题材和农村题材的小说。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定期把我认为合适的样刊带回去。每次看到孩子们在书屋里津津有味读书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无比欣慰。我的书屋,虽然规模小,更像是我私人的一个仓库,但我庆幸它给了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去处。我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事情。我希望我的乡村不要太寂寞、荒凉,不但有新楼房,有生机勃勃的庄稼果园,更要有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有应属于他们的多姿多彩的梦想!
汉中市汉江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热处理分厂 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