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当当的骨干
——记子长采油厂职工侯青春
也许由于自己过于普通,身边的朋友也尽是些普通人。我的工友侯青春,就是其中一个。
侯青春家境不好,没上过几年学。所以,自他进入子长采油厂原油集输站当了一名维修工以来,就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刻苦学习,努力充电,不辞辛劳,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到一年,艰苦地努力,务实地工作,使身为劳务工的他成了单位名号响当当的业务骨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赞誉。
“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知识。”这是侯青春铭记心间的一句话。从踏入社会第一天到如今在单位成为业务骨干,他一直把这句话践行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随着单位维修量的增加,工作难度也在加大,侯青春深知自己的文化底子薄,知识面窄,起点比别人低,很难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于是,他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和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如今,他对站上全部新装及原装大型设备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都了如指掌。
每天做一件事容易,十年坚持做一件事,那又是一种怎样的坚持?而侯青春却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爱岗敬业。曾经有好的工作环境放在侯青春面前,他没有选择,他留在了油田。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动情地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延长石油帮助了我、培养了我,没有延长石油,就没有今天的我!不论走到哪,我都不会忘了延长石油的恩情。”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朴素情怀,侯青春一头扎进油田数十年。据统计,他每年出勤率都在350天以上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累计奉献工时千余日。而且,他的工作没有上下班之分,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经常是下班路上被召回,端起饭碗又放下,脱衣上床又起身。单位各站点时不时就会闪现侯青春扛着晃晃悠悠的橡胶管上油台,或趴在污水厂过滤器上专注地找症结,或奋力拧紧松动的阀门,抑或手拿焊枪补推车……工作成了他生活的主体和精神的依存。
有几个人能拒绝都市的诱惑,甘守乡村的寂寞?别人我不知道,侯青春就能!为了更方便投入工作,他干脆把家也安在了大山深处。妻子种田补贴家用,侯青春就把无公害的蔬菜送给大伙尝鲜;看见有工友饿肚子开工,他就打电话让妻子生火做饭,单位上少有人没到他家蹭过饭;没结婚的单身小伙把脏衣服扔到床上,他顺手捞起就一并洗了。
侯青春让大家难以忘怀的事很多很多。记得,寒冬腊月的深夜,工友出去上厕所没带钥匙,结果大风一吹把门给锁住了。工友回来急得直跳脚,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侯青春帮忙。几分钟过后,侯青春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单位值班房。他看见工友衣着单薄,硬是把军大衣塞给工友,自己却时不时地跺跺脚哈气暖手,不停地拿根细棍挑起放在桌子上的钥匙……
侯青春的感人事迹很多。领导和工友评他当先进,他却谦虚地说:“我就一工人,干了自个儿该干的事,太平凡,也太普通了,怎好意思当先进,要选也该选有文化干大事的人来当先进。”
(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