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在创新中赢得勃勃生机
——延长石油集团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发展巡礼
(上接一版)
科技引领:油田“七连稳”炼化效益优
1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延长石油主持研究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下组合找油突破的勘探理论与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省在深层石油勘探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在开采百年的延长油田新发现石油地质储量8.31亿吨。
延长石油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是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开采难度世界之最的“特低渗”、“超低渗”、“低品位”边际油田。近年来延长石油通过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本区域油田勘探开发的技术体系,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连续三年超亿吨。通过加大油田注水、推广应用水平井、新型压裂和驱油技术,近七年开发新油井减少一半,而新井单产却稳步提高,实现了油田千万吨以上连续七年的稳产增产。
通过打破鄂尔多斯盆地“南油北气”分布格局的认识,在被认为天然气储层不发育的东南部获得重大突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300多亿立方米。特别是通过加快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陆相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第一个页岩气建产区和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对此,国内的石油地质专家给予高度评价。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柳钦教授说,我国大陆最早的油井、油田都在延长,其中不乏至今仍保持稳产增产的油层,这早已打破了“特低渗”、“超低渗”的开发极限。从某种意义来讲,延长石油对于我国依靠自主创新破解致密性油气藏开发世界性难题,实现超低渗油气田有效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为了让油气资源更具价值,延长石油通过全面实施炼化技改、质量升级、产品配套,炼油加工能力由2005年105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2000万吨,形成了深度加工、规模效益优势。炼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使我省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步入“深度转化、价值上升”的绿色通道。
“十一五”以来,延长石油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石化科学技术奖,先后有近百个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重大专项、陕西省“13115”科技专项和省科技攻关计划。其中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气田含油污水回用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延长石油全年申报专利159项、授权8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16改委、科技部等国家五部委评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驱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延长石油集团总经理贺久长说:“在全球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供应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企业不能再走粗放式发展路子。”
为此,延长石油依托资源禀赋,带头实施资源深度转化,创造性地提出油气煤盐综合利用的新思路,将多种资源中所含的化学元素综合利用,将煤化工、气化工和石油化工相结合,使单一装置生产中的产出物、排放物互为原料,实现化学元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工艺路线的优化选择、生产装置的相互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目前已启动建设靖边、榆横、榆神、富县、洛川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化工园区,将在陕北区域形成内部装置及产物之间的小循环,园区和基地之间的大循环,最终形成具有规模效益优势、节能减排优势和整体竞争优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将于今年试车投产的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区便是延长石油的代表之作。它是全球首套以煤油气为原料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也是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项目。项目通过碳氢元素互补,使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均有大幅提升,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延长石油依托自身资源、资金等优势与国内外研发机构,联合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正在开展低阶煤新型热解等17个项目中试和油煤共炼、油醇联合制烯烃等10个工业试验示范项目。
此外,确定并启动实施了油煤共炼、煤焦油悬浮床加氢、油醇联合制烯烃、油醇联合制芳烃、合成气制油等一批重大技术研发及工业示范项目。这些前瞻性创新型项目的付诸实施,优化了延长石油产业集群,开辟了更大发展空间,并对国内外煤化工发展和能源综合利用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此,延长石油独具特色的油气煤资源综合利用,得到了多位院士专家的充分肯定与支持,并写入了国家能源十二五发展规划。
人才强企:形成多层次梯级科研队伍
1月13日,在京举行的第十三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上,延长石油集团副总经理、“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三秦学者”王香增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成为陕西省属企业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专家学者。王香增带领延长石油研发团队先后组织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十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已授权专利14项。
近年来,延长石油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同步的原则,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2006年,延长石油科技投入不足2亿元,到2009年就增加到5.69亿元,2013年更是达到了73亿元,先后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及核心工程技术人才职级序列管理试行办法等多项管理办法,逐步从全国各地引进高端紧缺人才19人,每年招聘硕、博士及归国留学人才达200余人。高级工程师由2007年不足100人增加到2013年底的1208余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6万余人。
近年来,引进培养国家突出贡献专家4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0人,三秦学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7人,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及培养对延长石油起到了科技领军带头作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了首席专家机制,首批聘任首席工程师4人、高级主任工程师26人,从政策待遇上鼓励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2012年,陕西省1号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延长石油,8位国内能源及化工领域领军人物院士专家进入工作站,启动并实施了一批前瞻性创新型技术研发试验,这是一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院士专家资源实现成功对接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延长石油聚集高端人才、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进入了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延长石油通过强化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和激励,鼓励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独立承担项目,从而快速成长。2012年拿出1800万元用于奖励科技新优秀成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
延长石油瞄准能源化工领域,形成了与国内外顶尖研发机构合作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形成了院士专家等一批能源化工领域领军人物组成的研发队伍,形成了自有多层次梯级科技人才研发队伍。
延长石油的创新转型之路已经开启。这一充满生机的百年企业正在全力打造具有规模效益优势、节能减排优势、整体竞争优势和循环经济特色的产业“升级版”,向着成为令人尊敬的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的美好愿景阔步迈进,向世界300强企业全力冲刺。
(路晓宇 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