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03日
头版
01

打掉雾霾深处的“老虎”

——两会代表委员建言大气污染治理

一场持续一周、波及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大雾霾刚被风吹散了一天,北京又现灰色。天上的雾霾容易吹散,人们心头忧虑的雾霾如何去除?

陆续抵京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不少人带来了有关大气污染的议案、提案。他们在思考:在那扑朔迷离背后,还有哪些未被揭示的真相?怎样才能打掉阻碍治污的各种“拦路虎”?

监测数据造假花样知多少?

雾霾治理中,大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一些地方不断曝出监测数据在改善,但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据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调查,通过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进行数据造假的方式主要有两类。

一是修改参数,不达标的变达标。实际监测的排放浓度是1000毫克每立方米,在软件计算时加了个0.1的系数,结果就成了100毫克每立方米。

二是破坏采样系统。在设备采样管上私接稀释装置,甚至直接拔掉采样探头、断开采样系统,致使监测设备采集不到排放的真实样品。

一位人大代表告诉记者,北方某市多次上榜“全国大气污染最重城市”,市领导急了,下令严查。可是环保局长很“委屈”地说:咱们的监测探头都设在森林公园里了,怎么污染还这么大呢?

如何斩断阻碍治霾利益链?

最近的雾霾期间,环保部12个督查组赴京津冀等地督查发现,“顶风排污”现象仍然存在。

长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孙太利说,有的说是要向高污染、高能耗的“吃饭产业”开刀,但大量被压被砍的都是“苍蝇”级的小企业、小作坊,很少有“老虎”级的大企业、上市公司,真正的排污大户关停并转遥遥无期。

钢铁是河北省支柱产业之一,曾三番五次被国家要求压产减排。压减多年,这个省高炉总量仍比美国高出6倍,废气排放量高于欧盟总和。

为什么一些地方治霾不愿动真格?孙太利委员认为,“唯GDP论”政绩观是一个障碍,但并非唯一障碍。

2013年,北方某省公安部门发现了企业排污线索,采取行动时却发现,企业早停止了排放,让赶到现场的民警扑了个空。

“有没有保护伞的问题?”孙太利委员说,治理雾霾也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挖出监管不力背后可能隐藏的腐败,有无官员从中捞取过好处?

怎样让排污者“不敢、不能”?

3月1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重污染日企业拒不停产或限产最高可处50万元罚款;车辆排放超标,处罚最高提至3000元。

新的法规带来新的期待。然而,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以来已14年未修订过,与当前污染状况对比,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

孙菁代表认为,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一个突出局限性是处罚力度不够,导致排污企业违法成本太低。对查实的数据造假企业,行政处罚额度最高是废气数据造假罚款5万元,这甚至比不上企业一天的治污费用。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建议,处罚要出重拳,让情节严重的排污企业“倾家荡产”。

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看来,立法的空白点之一是,治理区域性大气问题的法规比较少。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区域合作治理雾霾的尝试,但“合作”常常局限于“转移”——把污染丢给邻居,把利益留给自己。结果整个区域的大气污染并未减少,自身又反受其害。

宋心仿代表认为,防治雾霾需要打一场持久的“人民战争”。“雾霾之下无人可以置身事外。发生在你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不站出来监督,就是任由自己的权益被侵害。”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罗博 刘元旭张舵 朱峰 娄辰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