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3月11日
综合新闻
02

“国企红利”如何给百姓“分蛋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那么,被俗称为“国企红利”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上缴比例?在推进国企改革中,如何让百姓进一步分享“国企红利”?代表委员和有关专家作出解答。

上缴比例应逐步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这意味着国有资本能够更多地为国家财政、民生保障作贡献,在更高层面上谋求‘百姓福利最大化’。”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

国有资本收益通常被称为“国企红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目前,根据行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也不同。具体来看,一般竞争类央企的红利上缴比例是10%,资源类央企上缴比例是15%,军工科研类央企的上缴比例在5%。经国务院批准,从2012年起中国烟草总公司税后利润收取比例已提高至20%。

代表委员认为,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应体现在能够为公共利益作什么贡献。在今后改革中,狭义和广义上的国企红利,都应更多地用来为百姓服务,让全民共享国有收益。

李锦指出,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可能是国企改革的一个分界线,“预计今年国有企业上缴红利的平均数会增加3个点以上,绝大多数企业达到13%到15%。”

体制内外循环都要公开

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国企除了上缴一部分红利,另外一部分留在企业内部,供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改革发展、解决历史包袱等。

人们担心,留在企业内部的钱极易转换成企业资产,会造成盲目投资的风险增大,还容易导致资产转化为职工福利,被少数人占有。全民财产被企业少数人花掉,而不是被全民所用。

在审议今年的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中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永忠表示:“报告能不能增加国企支出细化用途表,让我们每个人看清楚。体制内的循环一定要公开、透明,确保红利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而从国企收上来的钱哪去了,也引起代表委员的热议。代表委员指出,国企红利上缴“国库”后的去向,有关部门既要向公众交代清楚,尽可能保障民生,也要对国企红利加强监督,告诉公众,央企红利的使用效率如何。否则,国企收益越多,社会财富可能越不均衡,市场效率也不会因此大幅提升。

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探索“深度”分享

代表委员认为,国有企业对民生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提高红利共享上,更重要的是,在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后,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其中,“深度”分享国企改革的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指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市场,鼓励民间投资主体积极参与竞争,让民企享受到同等待遇,让所有企业成为有活力的市场主体。

“目前混合所有制的方案一直在紧锣密鼓,正按要求报中央。除了放开一些领域外,放开的比例也会加大。”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说,目前主要还是“一企一策”。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企业,主要还是国有独资,绝大部分企业都会变成混合所有经济。此外,将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民企参与国企改革的路径日渐清晰。

(王敏 于文静 张辛欣)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