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18日
头版
01

莫让“流动之美”成为“流动之伤”

咸阳市总调查报告呼吁,切实维护建筑业农民工权益

前不久,咸阳市总工会开展了建筑业农民工权益维护状况摸底调查,报告称农民工的流动之美,美在人性、美在奋斗、美在贡献;流动之忧,忧在权益、素质和保障。

人性美体现在集体观、老乡情。利益驱动下,农民工往往会选择待遇高、老板厚道的企业。而在“老乡”观念的驱使下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思想,不仅自己要干,而且还要把亲戚朋友介绍过来一起干。老乡事就是自己事的观念,导致其生活起居、外出办事皆呈现出群体化的规模活动。

奋斗美体现在只流汗、不抱怨。调查表明,72%的农民工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其中30%的人一天工作10~12个小时,且70%的人平均每周休息不到半天,16%的人没有加班工资,35%的人不能按《劳动法》规定得到加班工资。在文化水平和强体力劳动相交织的情况下,不论是“打工仔”还是“打工妹”,都心甘情愿默默劳作,以自己的辛勤付出来提升这个群体的“幸福指数”。

贡献美则体现在拉经济、促发展。网络上曾经将农民工称之为“钢铁战士”,源于他们长期承受远离亲人、报酬不公的现状,毅然用血汗造就了我们的“经济长城”。

然而,农民工仍存在诸多忧虑。

农民工从职业角度上讲,他们是工人,从身份上讲,他们是农民,地位的不同导致其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有不同的待遇。这种职业身份和户籍身份的矛盾使他们没有同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融入到主流社会和主流生活之中,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尽管政府通过投资、购房等条件鼓励农民工落户城市,但是门槛还是过高,远远超出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承受能力。

就业上担忧——文化技术素质低。相对城市职工而言,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贫乏,择业面窄。而从体制来看,目前,现有的政府劳动管理和服务职能是针对城市人口设置的,在数量大、流动性强的农民工群体涌入城市后,劳动管理和服务明显滞后,尤其是在农民工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存在着统一政策服务和规范管理的空档。部门之间既有“各管一段”互不连接问题,也有“共管一段”责任不清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联动的工作机制。这便导致部分农民工在就业求职时抱着“只要有活就干”的心态,盲目择业。

权益上担忧——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履约率较低、合同文本内容不够规范、权利与义务不对等。例如在建筑行业中,大多以分包合同代替劳动合同,农民工与劳务公司经理或包工头几乎全部是口头合同,即使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也多数被用人单位拿走,农民工没有自己保留一份。加之农民工很少有劳动合同意识,大家不愿签,因为觉得这样可来去自由,以达到工资落袋为安的目的,这便导致农民工平等的劳动就业权利很难真正行使。

保障上担忧——社会保障率低。调查发现,虽然农民工的参保意识有所转变,在个人需要承担一定费用的前提下,有72%的人愿意办理。但主要问题是多数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没有给农民工办理保险,而是采用农民工自行办理。这便导致农民工出于对办理社保的程序不熟悉,担心办理过程太复杂,以及参保缴费的转移与接续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失去为自己办理社保的积极性,从而留下了社会隐患。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建议:

搭建平台——共圆农民工“素质梦”。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工会全国一体的组织网络,通过城际间工会组织的力量,对已就业的农民工,要依托工会的组织设置加大农民工的培训。

制度监管——共圆农民工“工资梦”。建议相关部门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问题司法解决的绿色通道,形成帮助农民工讨薪的长效机制,如采取不收取农民工的诉讼费,限时快速审理农民工工资纠纷等措施,引导和支持农民工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这是减少农民工信访、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行政的关键所在。

多方联动——共圆农民工“保障梦”。继续大力推行企业集体合同和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制度,在保证劳动安全和规范的劳动关系前提下,重点解决收入分配、防止拖欠和低收入问题,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欠薪报告公示、工资支付监控、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整合资源——共圆农民工“幸福梦”。工会组织要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经常与相关部门沟通,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帮助基层工会解决在维护农民工权益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朱丽华 任恒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