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5月05日
综合新闻
02

昆虫学界的“不朽之师”周尧

(上接一版)

立功——降服吸浆虫

张雅林教授喝了口茶,继续回忆:“20世纪30年代末,陕西出现了小麦吸浆虫,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关中大逃亡’。50年代初,新中国刚成立,小麦吸浆虫又一次卷土重来。刚刚在土改中分得土地的农民慌了神儿,都传‘虫王爷降下了灾’,纷纷迷信拜天,还有些农民干脆就把庄稼给烧了,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当时的情况相当惨烈。”张雅林教授说,周尧看到这民不聊生的惨状,便坐不住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降服这吸浆虫。

“吸浆虫是蚊子的近亲,曾在世界范围内肆虐成灾,但是没有如何防治的记载。于是周老带领学生奋战在麦田里七天七夜,终于研究出了短期对策,通过农药有效控制住了虫害。可是,周老一直认为用药制虫,不是昆虫学主攻的方向。第二年,他又进一步研究总结,发现有两种寄生蜂是小麦吸浆虫的天敌。后来,这项让昆虫生生相克的研究成果在黄河流域大范围推广,很好控制了小麦吸浆虫灾害,毫不夸张地说,是周老让农民40年不再饿肚子!”张教授说到这儿一脸兴奋,充满了对恩师的敬仰之情。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周尧因研究小麦吸浆虫防治取得突出成绩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大会授予“优秀科技成果奖”,他个人也获得“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79年,国务院又授予他“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张教授回忆道:“1996年6月,周尧教授的家乡——浙江省鄞县县委和县政府为了弘扬周尧教授的爱国和敬业精神,在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修建了以周尧教授命名的‘周尧昆虫博物馆’,在开馆典礼上,给他颁发了60万元的奖金。周尧当即宣布,除将其中20万元捐献给周尧昆虫博物馆外,其余的40万元和他积累的稿费10万元全部用来设立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希望基金在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中发挥作用。”迄今为止,获奖的中青年科学家已达30多人。

立言——彪炳史册

“过去世界昆虫学史都见不到‘中国’二字,所以周老内心非常难受,从此开始研究我国古代昆虫学史。”张教授说道。

1953—1956年,周尧阅读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及地方志等线装书七十余册,研究全国各地考古发掘资料,通过沙里淘金,于1957年写成《中国早期昆虫学研究》,此研究创立了我国昆虫史的新学科并为之奠定了基础。1980年,周尧教授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改写成《中国昆虫学史》,考证出在益虫饲养、害虫防治、形态学研究、天敌与化学药剂利用等昆虫学诸领域,中国都较欧美国家早几个世纪。此书一出震惊了世界昆虫学界与生物科学史坛,被国外专家誉为“不朽的著作”,世界昆虫学史由此被改写。

早在六十年代,周尧第一次在中国提出“时空统一”的进化分类与歧序分类的理论,并对昆虫的高级阶元类群进行了重新划分。“在过去的60多年中,周老在昆虫分类研究上发表有200多篇(册)论文与专著;建立了23个新亚目,45个新总科和2个新科,发现420多个新种与26个新属。更为可贵的是,研究标本他都亲自采集。他采集昆虫标本的足迹遍及祖国除台湾、西藏以外的每个省、市、自治区。早在他上大学期间,就创办了《趣味昆虫》、《中国昆虫学杂志》等昆虫学刊物3种。”张教授说,“不要小看这些数字,他们都意义非凡,并深深刻在我的心里,忘都忘不掉!”

经过50年的研究,周尧于1989年完成的三卷本巨著《中国盾蚧志》,包括了全部中国已知种316种,而其中经过他亲自研究的就有212种。这本书荣获中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周尧教授1994年主编出版的《中国蝶类志》一书,堪称中国昆虫学划时代的科学巨著。全书100万字,彩色图片5000余幅,包括中国蝴蝶12科366属1800余种及亚种,不仅编排了中国蝴蝶的分类系统,还严格按照《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纠正了中外书籍上不少蝴蝶学名的历史性错误,审查了全部已有的中国蝴蝶的“中名”,并拟定了所有中国蝴蝶的属名与大批的新中名,第一次为中国蝴蝶中名的统一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2000年4月,88岁高龄的周尧因患急性胆囊炎住院手术,3天后并发心衰和肺炎,后转危为安。他醒后淡淡地说:“好像做了一梦。”他口述以“蝶之梦”为题作诗一首:

我与蜂为花事忙,唤醒大地春光漾。牡丹海棠巧梳理,莺歌燕舞也登场。栩栩庄周梦中身,依稀葛洪五彩棠。滕王宋院今何在,落霞孤鹜同飞扬。踏青归骑马蹄香,钗头裙褶任飞翔。不是金陵游冶儿,等闲飞过东邻墙。遽然一觉若有悟,何醒何梦不徜徉。愿吾同道齐努力,确保环球永芬芳。

见习记者 杨希 实习生 陆璐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