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一带一路”为大鹏插上新翅膀
·叶小文·
习总书记提出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举世瞩目。这一战略构想,是要再为中国这只大鹏插上新的翅膀,让大鹏飞得更高更远。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与西亚各国之间形成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大致在古丝绸之路的范围,包括西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西南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四省市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来的。这是中央站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十周年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双方乃至本地区人民的福祉而提出的战略构想。
近代大国经济的发展,大都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本模式,必然涉及到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对外扩张。西方世界在崛起过程中为满足这种需求和扩张,以坚船利炮掠夺资源,奴役他人,抢占市场。这虽造就了西方世界近代以来的繁荣,也埋下了它与世界其他部分的仇恨。中国是和平发展走过来的,不可能、也不能走西方老路,必须坚持走出一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
中国这只大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羽毛丰满,实力大增,且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还有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人多地少、能源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受损、局部产能过剩的矛盾也很突出。大鹏要飞得更高更远,必须有扬长避短的大抉择、对外开放的大举措,插上新的翅膀。
历史上的中国,其辉煌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西汉与唐,就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唐至宋,更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丝绸之路作为对外开放的早期版本,曾被誉为全球最主要的商贸大动脉。古丝路不是排他与封闭的,而是包容和开放的。它并非只有一个端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通畅。今天我们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如此。强化陆路沟通,不会拒绝海洋;强调海路通达,不必拒绝天空。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网络正推出“智慧地球”。“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点相连,而是立体交叉,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中国在大踏步迈向海洋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农耕文明所培养出的善走陆路的特长,再度走向欧洲。重建丝绸之路,不是去重现两千多年前由商旅驼队、士兵僧侣和帝王将相们在农耕文明的晕光下走出的昔日辉煌,而是志在使亚欧两大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中国这只大鹏,再插上新的翅膀,如虎添翼,13亿人民巧于制造、善于通商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发挥出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