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劳动者“有依靠”、“有尊严”、“有奔头”
——中建五局三公司关爱农民工纪实
“是中建五局三公司,给了我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我至今都无法忘怀:多少次师傅手把手教我制作钢筋构件,教我绑扎钢筋网;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技术人员教我们识图、绘图,教我们抽筋、算量……”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明近日对笔者深情讲述的一番话。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到钢筋班班长,再到一家建筑劳务公司的法人代表,黄明在一步步朝成功迈进的同时始终忘不了为他提供成功机会与平台的中建五局三公司。
提到中建五局三公司,一组数据不得不让人惊叹:陕西区域管理人员不到500人,高峰时段却管理着8000多位农民工;公司月平均培训200余人次;60%的农民工掌握两个岗位以上的技术,先后有近30位农民工走上了班组长和中层管理人员的岗位……
这组让人惊叹的数据是该公司始终坚持针对农民工“政治上同对待、工作上同要求、素质上同提高、利益上同获取、生活上同关心”的“五同”方针做出的努力、结出的果实,而黄明便是这群农民工里面感受最真切的获益者。
素质同提高 让农民工“有依靠”
对于农民工特别是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解决温饱问题已经不再是他们考虑的唯一重点。他们更多地是需要一份能够安生立命,并能看到成长和发展前景的职业。“三公司给了我们这些人最好的机会和平台,让我们有了依靠!”黄明说。
一直以来,三公司都有为农民工开设技能培训课程的传统,近几年,更是将农民工学校办到了工地上。那些原本不具备专项技能的农民工兄弟,通过在学校里认真学习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法律维权等知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从最开始的劳动者蜕变成了管理者。而黄明就是他们中的突出代表。
“农民工是公司、五局乃至整个‘中国建筑’发展的支撑,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田卫国在三公司各大会议上反复强调。三公司每年按一定比例推选农民工当选职工代表参加公司职代会,保证农民工在职工代表会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保证农民工每年在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方面占有一定的比例,保证农民工享受三公司优秀员工奖励。近年来,三公司每年坚持评选表彰“十佳农民工”和“十佳诚信履约供方”,同时还打造了一大批“明星农民工”。黄明正是在这样的良好环境下相继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在日常管理中,三公司以建立“农民工学校”为突破口,将农民工培训纳入企业整体培训计划,做到有资金投入、有措施目标、有制度保障,让农民工享有平等的提升素质的机会。所属项目都成立民工学校和“信和”夜校,并从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入手,规范农民工学校管理。制订“一块农民工学校的牌子、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一套教学管理考核制度、一个固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套教学计划”的“五个一”目标。三公司与项目联合工会共同开展农民工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月平均培训20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农民工的业务技能。每年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农民工体能行动等活动,重点培养从中涌现出的优秀技能人才。
生活同关心 让农民工“有尊严”
随着我国民生建设的逐年加力,“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已经成为社会热切的呼声,也成为像中建五局三公司这样拥有庞大农民工群体的建筑企业普遍的共识。
2014年大年三十,为了让留守的农民工兄弟在第二故乡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该公司西安恒大帝景项目部组织为赶工而留守的管理人员与农民工兄弟欢聚一堂,共进年夜饭,共庆佳节。“这个年过得好舒心,这么多人一起吃年夜饭,和在家里过年一样热闹。”来自四川自贡的农民工曾原生笑着说。浓浓温情在席间交错传递,工友们感受着身在异乡的温暖。像这样的年夜饭在三公司每年都举行。
为创造和谐的劳动关系,三公司创造条件让农民工工作和生活都“有尊严”。首先是坚持开展农民工文化活动。所有项目都设置了图书角,有条件的项目还设置了文体活动室,并为农民工宿舍配备了电视、棋牌,活跃了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组织文化活动。其次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让其心有所依。
公司每年坚持青年志愿者、节日慰问、送电影、送清凉、送温暖、金秋助学等品牌活动,在中建五局打造“幸福五局”的大背景下,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感。坚持改善农民工的住房条件,让其住有所居。三公司总是对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环境重点考虑,从硬件上完善生活设施。如厕所、夫妻房、浴室、夜校、洗衣台、生活柜、晾衣架、停车区、充电插板、绿化、屋顶降温喷淋系统、生产区休息茶亭等,一个都不能少,让农民工一进场就感觉到温暖,为后期管理开个好头。
为让劳务人员住得舒心,有条件的项目部为劳务人员宿舍配备了空调,生活区配备了浴室、24小时不间断供水的空气源热水器、晾衣棚、开水房等一系列生活设施。让劳务人员在工地有家的感觉,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利益同收获 让农民工“有奔头”
健全内控管理制度,中建五局三公司积极从源头上保障农民工经济权利,通过利益上同获取,让农民工工作和生活“有奔头”。该公司结合政府、企业要求,完善公司管理制度,通过进出场管理、权益卡管理,切切实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比如退场时因其他原因未结清工资的农民工,都请他们留下联系电话,项目部在发放工资时,做到每个人都通知,确保不遗漏。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劳务公司签订正规的劳务承包合同,为农民工发放劳保用品等。与此同时,该公司还敦促并监督各劳务公司与农民工签订正规的劳务用工合同。发放工资时,邀请政府相关人员、劳务管理方及公司领导现场监督工资发放。通过三方监督的形式,确保所有农民工都及时领到工资。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过程中,该公司将许多日常福利送给一线农民工。各项目工地将常备绷带、伤药、葡萄糖等常规医用药品发放给农民工,还将定期发放防暑降温药,组织送清凉下工地等活动,经常组织爱心义诊活动。
“喝水不忘挖井人”,如今已经当上劳务企业法人的黄明虽然身份由原来的“农民合同工”变成了“合作伙伴”,但是黄明内心对三公司怀有的深厚感情却从来不曾改变:“我时刻牢记着回家时老父亲说的一句话:‘没有三公司的培养,就没有你的今天;没有三公司的关爱,就没有你们班组农民工兄弟的好日子!’”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