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13日
延长石油专刊-党建·一线
07

集输站上“一头牛”

——记七里村采油厂杨家沟集输站维修工段长宋宝明

4月30日,笔者到集输站采访节日前夕战斗在生产一线的职工,站领导推荐说:维修工段长宋宝明。他年龄已经57岁,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可他带领维修工段一班人,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上班下班,像陕北的老黄牛一样,总是随叫随到,及时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

见到宋宝明,他个子不高,脸色黝黑,身体精瘦,体重超不过百斤。谈到工作,宋宝明淡淡一笑:“维修工段工作全凭各位职工,一般情况我不干具体的活,只是做协调和现场指导,更辛苦的是我们工段的职工!”

宋宝明1977年参加工作,被分配到甘谷驿钻井队,1983年调到七里村油矿机修车间烘炉工段,一干就是24年。2007年,身体有病,经申请组织把他调整到原油集输站维修工段。本想这下可以轻松一些了,可到站上时间不长,领导找他谈话,让他担任维修工段长。维修工段职工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不少人也是身患疾病。维修工段是原油集输站的110值班室,24小时不能离人。不光维护七里村采油厂的设备,还要维护王家川采油厂、管输公司在杨家沟的设备。明知困难重重,可宋宝明默默地接受了。

在机修车间你是烘炉工,在这里搞维修,这工作你能胜任吗?

宋宝明略作深思:“机修工作是大杂烩,这里主要维修的是水泵、管线、开关等,在机修车间我都参与过,对我来说也不陌生。集输站维修工作,技术含量不是非常高,只要全身心地投入,是能够完成任务的。”

担任工段长后,宋宝明注意学习各种维修技术,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到机修车间请教相关师傅,很快能维修各种设备。笔者让他举一些工作中的突出事例,他说都是日常工作,不知道哪一件算是突出的,随手拿出厚厚的工作记录说:你问哪一件?我告诉你。

“2014年,元月20日晚9点开始维修水泵,凌晨1点结束。”这条记录是怎么回事?

原来元月20日也就是农历腊月二十,年关将近,职工都忙着置办年货,可注水泵出了故障。集输站联系到厂家维修,但派来的工程师对设备不熟悉,水泵上的螺丝卸不下来,就认为水泵坏了,必须报大修。当时生产任务很紧,耽误不起时间。晚上9点多,站上通知宋宝明带领维修工赶来救急。宋宝明接到通知后,马上和维修工贺思峰、张天昌赶到现场。

宋宝明知道,数九寒天,滴水成冰,污水管线一旦冻住,将会影响集输站正常工作,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他和贺思峰、张天昌仔细观察事故现场,询问出现故障时的特征,然后做出正确判断,采取维修措施。宋宝明等一起直干到凌晨一点左右,水泵恢复正常运行,他们才返回家,第二天还得照常上班。

听说采访宋宝明,一位工友谈了这样一件事:2014年正月的一天,他们准备下班,部分职工已经坐上了班车,突然接到调度通知,伴热管线冻坏了,必须连夜抢修。

任务就是命令。宋宝明从车上叫下来几名职工,立即投入抢修工作。当时正下着雨夹雪,他和工友到现场一观察,发现出现故障的地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距储油罐较近,一处距储油罐较远。通过商量,决定距离储油罐较近处采取打卡子,较远处采取电焊。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们冒着雨雪,在管线上铺上塑料袋子,然后开始打卡子、焊漏洞。到一切干好,8个人衣服全湿透了。原油集输站工作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

看着厚厚的记录本,笔者想着集输站领导的话: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上班下班,像陕北的老黄牛一样,总是随叫随到,及时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了生产正常运行。

笔者问宋宝明:你是因身体原因才调到原油集输站,可这里并不轻松,你能接受吗?

宋宝明想了想说:“作为一名工人,自己拿着工资奖金就得劳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组织对我很是照顾,我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大家干活。大家知道我身体不好,也很照顾我。组织关爱员工,我们就应该干好本职工作,转变成呵护油井的具体行动。”

宋宝明,集输站上一头牛。

(拓永祥)

放大 缩小 默认